首页 >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办学条件

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专业实验室

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业语言实验室共27间,其中商务实训教学室7间,语言实验室17间,计算机辅助笔译实验室1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1间,实验室面积达到4800平方米,共有语言类教学仪器设备1579套,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总价值732万余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738·84元。

同时各实验室配备了专业的辅助教学平台,如机器辅助翻译教学平台、笔译学习平台、笔译演练平台、笔译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秘书技能实训平台、报关报检实训平台等,教学平台总价值90万余元。

专业语言实验室是面向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和日语专业的实验室,能承担上述专业《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日语视听说》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可以承担《商务沟通实训—口语表达》、《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和《商务方案策划》等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同声传译实验室是翻译、商务英语、英语和日语专业的实验室,能承担上述专业《基础口译》、《商务英语口译》、《高级商务口译》和《高级科技口译》、《日语中级口译》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计算机辅助笔译实验室是翻译、商务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实验室,能承担上述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科技术语翻译》、《商务文献翻译》、《商务广告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实习基地

外国语学院与由570家企业联合组成的东莞网商商盟、1000多家企业联合组成的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深圳网贸会及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外语系于2012-2017年与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基地81个。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网商商盟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实践基地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校外实践基地于2017年获批。

网络资源

外国语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建设了143门云课程,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4个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库及大学外语课程资源库,共计8000余个课程资源,实现了云空间的班班通、生生通、师生通,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

院系专业

专业介绍

英语(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以及外贸或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贸或英语教学等行业从业能力,能在涉外、国际贸易或教学领域,从事跨文化交际、外贸或英语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管理(英)、国际商务营销(英)、英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汉笔译、口译基础、英语演讲与辩论、普通语言学、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

就业去向:

在涉外企业从事国际商务策划、运营、管理工作,或在中小学、语言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或管理工作。

翻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关注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爱国、敬党、守法、尚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开阔国际视野;掌握英汉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流沟通;了解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技巧;可选取恰当的技术辅助翻译工作;能在政府部门、国际贸易、对外交流和跨境电商等相关领域从事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高级英语写作、高级汉语写作、英汉笔译、汉英笔译、高级英语、交替口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国文化概论、翻译概论、跨文化交际、联络口译、会议口译、影视翻译、游戏翻译、第二外语(日语/法语)。

就业去向:

在涉外企业、国际贸易、国际会展、翻译公司、传媒单位等从事笔译、口译和语言服务等工作。

日语(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三进”工作,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深刻内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勤于思考、善于表达,行动力强且意志坚韧,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日本社会文化、对日经贸等专业知识能力和突出的日语“听说”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能在外事、教育、文化交流、涉日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贸易、翻译、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日语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语音、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新闻听力、日语高级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基础写作、日语高级写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中日跨文化交际、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口译、日语笔译、同声传译入门、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谈判。

就业去向:

在涉日企业、机构和日资企业等单位从事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及商务管理、翻译类语言服务工作,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高中日语教学和管理工作。

商务英语(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东莞,服务“双万城市”“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落实“三进”工作,以培养“会语言”“通规则”“精领域”的国际商务外语人才为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品德、人文与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敬业与合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健康的身心,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国际商务外语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语、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翻译、国际商务谈判(英)、实用电子商务(双语)、国际商法(双语)、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文学选读、管理学原理(双语)、西方经济学(双语)、国际商务(双语)、市场营销学(双语)、应用统计学、国际经济学(双语)、商业伦理(双语)、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国际商务经贸实务(双语)、国际营销概论(双语)、新媒体运营与营销(双语)、会展项目管理(双语)、会展策划与营销(双语)、客户关系管理(双语)、人力资源管理(双语)等。

就业去向:

在中高端涉外企业、大型机构和外资公司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工作,在国际经贸、工商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市场营销管理、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在大型国际会展企业从事国际会展管理和运营等工作。

英语(本科)(中外联合培养)

专业特色:

推行“中英3+1本硕连贯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与英国邓迪大学、密德萨斯大学等高校共建英语国际班。学生前三年在广东科技学院就读,第四年前往英国邓迪大学或密德萨斯大学等高校就读。学生修完广东科技学院英语专业课程学分,将获得广东科技学院文学学士学位;修完英国邓迪大学或密德萨斯大学等高校课程学分,将获得相应高校硕士学位。

课程体系精细化、国际化:本专业实行课程设置精细化、师资团队国际化和教材建设全英化。国际班课程设置历经数次打磨,经过多方调研与反复论证,实现集“英语语言基础牢固+国际商务管理专业性强+雅思能力突出”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设置。国际班师资团队由国际知名院校海归硕博士、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以及合作院校高水平外教组成,教科研能力拔尖,完全实现全英文授课,经验积累丰富,为国际班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保障。国际班教材选用全英或英文原版教材,沉浸式多维度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与思维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管理与服务需要,以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新文科人才为导向,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交际和运用能力,较强的国际商务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会语言、通规则、精领域的“英语+国际商务管理”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a、学术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普通语言学、国际经济学(英)、国际商法(英)、国际商务环境(英)、国际商务管理(英)、计算机辅助商务翻译、国际市场营销(英)、跨境电商实务、商业研究方法、雅思入门、雅思进阶、雅思写作与阅读、雅思听力与口语。

就业方向:

在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或商务管理工作;或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对外经营管理、国际化商务活动策划等工作。

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情况
建设标准专业层次
校级一流建设专业英语本科

国际交流

学院重视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成功与多所国际优质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其中,学院与英国邓迪大学、密德萨斯大学共建了独具特色的英语(3+1本硕中英连贯培养)国际班,享有独立招生代码,采取成建制招生模式,部分授课师资来自英国本校,为学生营造真正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学院还时常与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活动,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涉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日语专业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城西国际大学、京都西山大学、东亚大学和九州大学等知名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短期语言培训及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深造和就业的机会。

师资力量

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科研团队,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建有应用翻译、英语语言、日本社会文化、一带一路、英语文学、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英语数字资源建设、跨境电商、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国际传播和知识翻译学等研究中心。学院广纳英才,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6人。其中,有1位教师入选“2020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1人曾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

外国语学院教师团队
梁正宇男,1960年4月生,广东科技学院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曾任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7·8 - 2019·1),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9·1 -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副所长(2017 - 2020),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副主任、主任(1997·10 - 2007·8)、校聘教授(2001 - 2005)、教授(2005 - ),广西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英语》省级重点专业负责人,浙江省《美国文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李子丹女,1968年出生,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会科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审专家,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安博塞斯学校受训教师。
张燕华山东潍坊人,硕士,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山东省高等教育研究委员会女性人才专委会理事。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女性成长及教师发展,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获各类成果奖十余项。翻译的小说在《译林》发表,担任主编的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刘庆元男,1962年6 月生,广东科技学院教授、博士。原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与翻译”教研室主任、湖南省中小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党代会代表、校“师德十佳”。
庞琳女,广西柳州人,出生于1966年,归国外籍华人,广东科技学院特聘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老子易道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会员,(纽约)美东广西青年学友会理事,广西柳州侨联华商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博士(2020·6月);对外英语教学(tesol) 与双语教育硕士学位(2005年,美国俄亥俄州芬德蕾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字学士学位(1988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即留校任教十年,负责精读、口语等专业课的教学,职及讲师。刘建刚男,1963年4月生,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原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一直从事英语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主讲英语专业《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泛读》、《高级视听》、《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实用翻译》、《英汉口译》、《实用口译》、《高级英汉互译》、《书本外的美国文化精要探究》等课程。出版学术专著两部、译著八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张瑞女,1980年,中共党员,硕士,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原黄河科技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工作,主要承担大学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听说、英语语言学等课程。曾小娟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1980年5月生,广东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从事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十余年,主讲课程为综合英语、英汉翻译、商务英语等课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