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学科建设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

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本科)

主要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

主要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信息论与编码、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原理与应用、eda技术及应用、数字音视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专业综合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能够达到通信与信息相关领域工程师职称任职条件或岗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培养目标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培养目标2:能够综合运用工程数理基础知识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解决通信与信息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承担通信与信息技术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和项目实施。

培养目标3:掌握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工程应用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交流、协调、合作、竞争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5: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培养目标6: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面向通信与信息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智能设备的开发、设计和制造等工作;面向通信网络运营企业,从事通信网络建设的组网设计、基站安装调试、网络设备维护、网络运营等工作;面向互联网it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电信运营增值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等工作。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

主要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用、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

培养目标: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电路系统设备等方面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在集成电路领域及相关产业从事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制造测试、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就业方向:

到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从事芯片设计、研发、封装、测试等相关的工作;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等生产企业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管理工作;到集成电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专门的集成电路研究工作。就业岗位有硬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电路设计工程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等。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原理、电工电子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capstone课程、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linux系统应用与开发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语音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湾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组织管理、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及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富有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主要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从事电子与信息通信系统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应用开发、使用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原理、电工电子基础实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应用、capstone课程、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linux系统应用与开发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语音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湾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组织管理、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及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富有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主要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从事电子与信息通信系统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应用开发、使用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机械制造行业生产、管理、服务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解决生产、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程问题,有效利用专业技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就业方向:

主要在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生产、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等行业就业,从事机电设备系统及元件的设计、制造、电气控制开发及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

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cad与cae技术、新能源汽车设计与匹配等。

培养目标: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基础的产品研发与检测能力,能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零部件开发、生产、检测、实验、运维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成为能够独立开展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专业骨干、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能够适应现代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知识,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能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跟踪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机、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有能力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汽车设计与仿真工作,进而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产品设计工程师、结构仿真工程师、热仿真工程师等。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环保意识,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工程实践中有主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需求的意识。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理解并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胜任研发、分析、测试、技术支持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为企业中层管理者。

目标5: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开创型的个性,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有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三电”生产与研发企业、充电设备研发运维企业、汽车营销与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制造与检测、汽车金融与电子商务、汽车企业运营管理及技术教育等工作。

自动化(本科)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拖动基础、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工厂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

培养目标: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自动化行业一线需求,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具有过程控制、智能检测、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相关企业从事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运行调试和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自动化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在自动化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方面开展工作,富于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3:具有解决自动化工程现场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对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的能力,解决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等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4: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从法律、伦理、社会、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视角管理和运作工程项目;

目标5:具备科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目标6:具备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或其它终身学习的途径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就业方向:

在电子、电力、机械等企业从事自动化系统、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网络、中小型供配电装置的产品设计、集成应用、系统运行、调试操作、维护管理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主要课程:

机械工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机械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设计、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应用、重技术,能够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与技术革新、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就业方向:

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质量监控、检测与分析、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组织和经营销售等。

课程建设

教学纲领
自动化专业教学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同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国家各类标准;掌握三面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点、线、面的投影;掌握绘制和识读组合体的方法步骤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掌握零件上的常见工艺结构和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掌握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理解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的配置形式及画法;了解截交线与相贯线的作图方法、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的定义;熟悉autocad软件的常规绘图命令。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具备从事汽车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职业能力。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