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综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体工程建基面积12288平方米,层高三层,总建筑面积19409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整体建设用地为12·9万平方米,控制用地10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75万平方米;馆内基本陈列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分为七大主题展区,分别: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基本陈列主要展出“南海ⅰ号”数十种文物。主题展区
扬帆:是基本陈列的序厅,在展区的东侧竖立大型的风帆阵,代表着扬帆远洋的寓意,也在展览的开始便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展区的西侧,模拟古港口的实景,营造成商贸繁荣、商贾云集码头场景,令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两侧船帆与码头的元素,烘托出“丝路船说——‘南海ⅰ号’的前世今生”这一基本陈列的主题。
沉没:位于二号舱与三号舱的连接处,展区内设置操舵航海的多媒体体验装置,通过在过道中引进“南海ⅰ号”沉没的迷团。
探秘:展线西侧为考古现场,观众可观察考古人员的现场发掘研究的工作过程,展线东侧为密集式船型展示柜:该展柜以船体结构剖面为展示依托,重点展示船只货舱陶瓷器。
出水:展出“南海ⅰ号”水下调查和整体打捞的历史资料,还设置立体演播厅的直观演示。
价值:利用展柜和展区顶部空间,使得空间内部的细节相互呼应,共同表现船只形态,船只模型放置在形态各异的船型展台上,凸显无处不在的船帆主题。展厅内以模型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船型的结构示意,观众得以清楚直观了解中国古代船只结构以及造船技术。此外,展区内以缆绳进行装饰,起到点缀空间的效果。
遗珍:模拟船只整体剖面,还原“南海ⅰ号”远航过程中的船员生活,细致展现船舱内部衣食起居、货物放置等细节,将“南海ⅰ号”为缩影的中国繁荣对外海洋贸易故事娓娓道来。
成果:在考古发掘平台上营造了航海星空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效果还原出“南海ⅰ号”的历史,还可透过天窗俯看考古学家保护发掘“南海ⅰ号”的全过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