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设有85个本科专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学院/直属学系 | 开设专业/研究方向 |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机器人工程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统计学 |
石油化工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智能建造 |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德语 |
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量子信息科学、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
化学学院 | 化学、制药工程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 | 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绘画、雕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可持续能源 |
法学院 | 法学、知识产权 |
至诚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产品设计、网络与新媒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物流管理、汉语言文学、音乐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先进制造学院 | 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 |
继续教育学院 | 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学、汉语言文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 |
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 | 自动化、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
医工交叉研究院 | 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与康复等 |
体育教学研究部 | - |
参考资料:(注:校官网院系专业不对应)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省级特色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共有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4个。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学科 | 物理化学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结构工程 |
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凝聚态物理化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土木工程新技术与防震减灾、清洁化工新技术、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先进材料、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信息光电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 |
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 环境光催化、节能环保工业催化、信息显示与信息处理、能源光催化、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 |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 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省级重点学科 | 法学、化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设计学 |
博士后流动站 |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法学、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化学、物理学 |
专业学位博士点 | 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应用心理、翻译、建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工程管理、音乐、美术与书法、设计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355人(专任教师239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46人次(100人)、省级人才1042人次(789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1人(含特聘讲席教授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6人(含青年项目6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2人(含青年项目1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5人(含青年项目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类别 | 名单 |
---|---|
院士 | 付贤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久俊(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钦敏(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硕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太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严群(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杜修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振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芬儿(中国工程院院士)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江莉龙、郑仕标、张其清、鲍晓军、杨黄浩、黄明东、王应明、王心晨、范更华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王应明、杨黄浩、郑仕标、王心晨、李登峰、蒋新苗、薛澜、郑俊杰、石照耀、张振宇、郑寿添、靳庆鲁、宋秋玲 |
国家“万人计划”人选 | 江莉龙、王应明、黄志刚、汪少芸、杨黄浩、王心晨、张其清、邱挺、陈道炼、罗宇、徐艺军、侯琳熙、蔡伟龙、谢在来、蒋开喜、童同、杜民、花为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姜绍飞、付贤智、郑仕标、王心晨、王应明、杨黄浩、陈道炼、钟舜聪、杜修力、蒋开喜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姜绍飞、王心晨、杨黄浩、王应明、唐电、郭文忠、钟舜聪、魏可镁、衷水平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 李娟、花为、刘福建、王秀云、岳源源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杨黄浩、王心晨、汪少芸、邱挺、花为、蔡伟龙、汪少芸、徐艺军 |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光催化创新团队 |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 黄志刚、王应明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3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专业评估,其中2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获评41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本科)。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 | 福建省微电子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企业经济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装备设计制造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 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 |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资源勘查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专业为土木工程)、福建省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 | 建筑与土木专业学位科学实践培养基地 |
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1个) | 福州大学作为建设单位入选 |
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 | 《材料科学前沿与商业应用》课程 |
教学成果
类别 | 名称 |
---|---|
国家教学团队 | 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工教学团队 |
国家特色专业 | 化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金融学、物流管理、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法学、社会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车辆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工业工程、产品设计、英语、物联网工程、制药工程、交通工程、城乡规划、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 |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 陶瓷工艺学、电器理论基础、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地下结构数值计算方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市场营销学、《孙子兵法》鉴赏、会计学原理、分析化学、固体物理、品牌管理、新型陶瓷材料及商业应用、药物化学、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工程应用、材料性能与应用、网络空间安全概论、食品化学与营养、材料科学前沿与商业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福建自贸区台湾水果贸易风险防范虚拟仿真实验、高温合成硼碳氮光催化剂虚拟仿真实验、软件无线电ofdm系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活性炭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建构工作营、制药工艺学、知识产权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化学、高等数学 b(上)、材料物理性能与结构表征实验、模式识别、物流产业的创新与创业、国际金融学、设计表现技法二、有机合成设计、整合创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训练、食品分析、制药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创作实践(陶艺) |
国家精品课程 | 《孙子兵法》鉴赏、《算法与数据结构》 |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示范课程 | 液压与气压传动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会计学原理》《结构化学》《算法与数据结构》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品牌之道与品牌管理》《物理照亮世界》 |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新工科背景下“紫金模式”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福州大学大数据学院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智能制造”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层次递进式多学科复合型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储能材料新工科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共享平台建设与探索 |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新文科背景下数理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生态法治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匠心塑魂、艺科融通--工艺美术专业新文科改革与实践、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工商管理新文科建设实践 |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 陶瓷工艺学 |
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 | 舒展教授领衔的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福州大学) |
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 | 福州大学材料交叉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福州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 |
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微电子产业学院 |
时间 | 成果 |
---|---|
2023年12月5日至2023年12月11日 | 福州大学于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多位教师获特等奖、一等奖。 |
2023年10月30日 |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共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行星级”作品1项、“卫星级”作品1项。 |
2023年8月16日 | 福州大学成为省唯一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
2022年 | 福州大学3项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2022年6月2日 | 福州大学入选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 |
2022年2月14 日 | 福州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
2020年 | 福州大学被国家民委增列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
2019年9月18日 | 福州大学入选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
2018年 | 福州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
2018年5月 | 学校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推进“一带一路”教育科研合作新范式,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共建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涵盖本硕博层次,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
2025年7月18日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率团出访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双方签署《福州大学—拉曼大学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吴明红还与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等共同为联合研究院揭牌。
项目合作
时间 | 名称 |
---|---|
2024年 | 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寒假进行高水平国际研修交流项目、春季学期日本长崎大学jlcp项目(日语及日本文化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新线下加速营项目、韩国全北国立大学交流项目、寒假澳门大学。 |
2023年 | 海丝大学联盟国际暑期项目(守护海洋文化遗产)、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夏校项目、秋季澳门科技大学学期学分项目、暑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短期访学项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项目、秋季澳门科技大学学期学分项目。 |
2022年 | 秋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项目、暑假澳门大学短期访学项目、春季麻省理工学院短期课程项目等。 |
2021年 | 国际组织实习项目、暑假日本长崎大学日语学习项目、暑假ucla多主题学术交流项目、“ai+x” blended learning 麻省理工学院课程项目、春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线科研项目等。 |
2019年 | 暑期日本早稻田大学短期文化研修项目、美国佛罗里达大学2019年深度学习及机器人技术夏令营等。 |
学术交流
时间 | 名称 |
---|---|
2024年4月8日 |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副校长王心晨参与在邵武举行的以“以‘新’驱动 打造国之大‘材’”为主题的氟新材料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会。 |
2022年7月25-26日 | 福州大学举办环境与健康产业标准提升论坛暨数字环境与健康先进技术研讨会。 |
2020年11月23-26日 | 福州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术交流研讨会,知名专家学者及化学工程领域青年学者近500人参会,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化学五处处长朱旺喜主持开幕式。 |
2019年10月18日 | 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原局长康金城莅临福大进行学术交流,举行能源领域科研工作座谈会。 |
2018年7月19日 | 第四届海峡两岸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营开幕式在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举行。 |
2015年4月24-26日 | “2015年全国第三届低品位及难选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交流会”在福大顺利召开。 |
2013年4月16日 | 台湾东海大学音乐系歌剧团福大演出《秘婚记》 开启“两岸音乐学术交流”序幕。 |
2012年6月19日 | 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伊格教授应张其清院长邀请到生医药院作了题为“马里博尔大学添加制造技术研究10年回顾”的精彩学术报告,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
会议论坛
时间 | 名称 |
---|---|
2024年1月11日 | 福州大学2024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旗山校区晋江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四大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66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论坛 |
2023年12月15日 | 福建省化学工程前沿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暨“111”绿色石油化工创新引智基地国际论坛暨福州大学青年博士论坛石化分论坛在福州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福州大学研究生院、化工学院主办,清源创新实验室协办 |
2023年12月15日-17日 |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医工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福州顺利举办 |
2023年11月25日-26日 | 福州大学承办第三届中国公共管理暨科技政策论坛(简称“两委论坛”) |
2023年10月27日-28日 | 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论坛(暨2023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福州大学65周年校庆专)在福州大学举办 |
2022年6月11日-12日 | 福建省社科联主办的"2022年福建社科界青年学者论坛"在福州大学召开,与会青年学者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这一重大主题,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领域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
2021年12月14日 | 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近日,以“迈向人类未来的人类学”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由福州大学、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福建省高科技商会联合主办,中南民族大学福建校友会、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协办 |
2021年4月29日-30日 | 福州大学2021年高层次人才高峰学术论坛在旗山校区举行。10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高层次拔尖人才参加论坛,拓展了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并为福州大学“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与学科建设建言献策 |
资源共享
时间 | 名称 |
---|---|
2024年2月4日 | 福州大学网络安全与计算机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除对全校师生开放共享外,还和其他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参与到其他高校以及社会的实验培训中,实现了中心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校外共享 |
2023年9月1日 | 福建省“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暨“好年华 聚福州”创业嘉年华活动在福州正式启动。福州大学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副总经理黄新通对福大科技园进行推介 |
2022年9月19日 | fulink共享服务中心正式落地福州大学城,为大学城院士团队、科研工作者、普通读者提供快速优质的海量信息资源查询服务 |
2020年12月24日 | 宁化县自然资源局与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14年11月13日 | 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2014年“万方杯”检索大赛决赛在福大顺利举办 |
2013年12月24日 | 福州大学2门课程获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 |
2011年11月14日 | 在福州大学图书馆博学厅顺利举行了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启用仪式 |
教学交流
时间 | 名称 |
---|---|
2024年3月29日 |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教育推广中心负责人rorlinda binti yusof教授、科技学院院长ishak ahmad教授一行6人到访化工学院并进行合作会谈,双方围绕学位项目申请、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充分交流 |
2024年3月29日 | 全国高等院校版画教学交流展暨美术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工艺美院举行 |
2023年11月2日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萧邦平副主任、海日副主任等一行6人于福州大学交流研讨,学校部分相关课程负责人、实验班班主任及教务处人员参加了座谈 |
2021年12月2日 | 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汪天富教授、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董磊老师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万遂人教授一行3人应邀到福州大学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研讨 |
2014年9月6日 | 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等全省13所本科院校及司法实务部门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十三所高校交流经验,探讨经济法教学问题 |
中外合办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
名称 | 机构/项目 |
---|---|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意大利巴里理工大学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