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福建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福建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开设85个本科专业;设有28个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教育学(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学前教育(中美合作办学、师范)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师范)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含国家经济学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法学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马克思主义理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语言文学(含师范、非师、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孙绍振班) 、文化产业管理(含闽台合作项目)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非师范含英葡方向)、日语、西班牙语、翻译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培养)、图书馆学、档案学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含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师范、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音乐学(师范)、舞蹈学(师范)、音乐表演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教育,含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数据科学
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闽台合作办学项目)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物理学、材料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含闽台合作项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含闽台合作项目)、生态学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复合师范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国内招生)、汉语言(招收留学生)、网络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索莱达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学院/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培优学科2个及主干学科3个、省高峰学科9个和高原学科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5个学科进入esi前5‰。
福建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
类别名单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福建省高峰学科地理学、教育学、体育教育、舞蹈学等
福建省高原学科政治发展与地方治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交叉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等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美术学、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软件工程、政治学、工商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美术学、教育学、 数学、化学、世界史、中国史、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光学工程、统计学、生态学、理学、生物学、网络空间安全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与动物学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学科建设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类别名称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艺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艺术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艺术学、设计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博物馆、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舞蹈、设计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3年9月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拥有专任教师216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1·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1·16%,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各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7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青年项目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含海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
福建师范大学师资力量
类别名单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
欧洲科学院院士陈邦林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朱鹤健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志群
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人才黄志群、郑家建、黄志高、方克艳、赖海榕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郑家建、叶松荣、陈新凤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耀华、黄志高
福建省“高校领军资助计划”人选(领军人才项目)王德民、郑家建、黄志群、赖海榕、陈颖
福建省“高校领军资助计划”人选(青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后备)项目)王健、程栋梁、陈光水、项生昌
国家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排球教学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创新团队、“亚热带森林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教育部创新团队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师资力量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17个师范专业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生物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质量工程
类别名单
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基于“名师实验班”培养模式,探索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新路径
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
省级特色专业教育学、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软件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英语、旅游管理、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地理科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舞蹈学、运动训练、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汉语国际教育、环境工程、小学教育、金融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统计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物理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等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质量工程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先后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24项。3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先进集体1个。
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成果
类别等级名称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研究生)四真引领·四环相扣·四维融合:培养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二等奖(本科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与实践
赓续·创新·发展: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国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十年磨一剑:福建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的综合改革实践
中文师范生“闽派”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深耕细作—双轨融进—薪火相传”物理卓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创新
基础教育二等奖反思·重构·拓展: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理论体系探索17年
高等教育类二等奖体育教育(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夯实四大基础,突出三种能力,全面提升中文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教育类二等奖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
注:此表统计时间为2024年6月,仅列出福建师范大学部分教学成果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8月,教育部批准福建师范大学与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合作举办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截至202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已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中国台湾40多所高校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有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6个本科层次、1个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印尼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菲律宾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海外华文教育已向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等29个国家派出志愿者共22批1025人(次),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印尼阿拉扎大学合作创办2所孔子学院。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