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网络与通信工程系、光科学与技术系、光电工程与仪器系4个教学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5个本科专业,并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第二学位,开办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与台湾的元智大学联合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2018年获批开办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员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正高职称22人,高级职称占比71%,博导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人。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入选者4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入选者4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4人、省“三八红旗手”2人、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人,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首批百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第二批百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聘有“闽江学者”海外讲座教授4人,还聘请了20多位中国境内外院士专家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学院有14位教师在全国性、省级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陈建新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李晖、李步洪等
全国优秀教师:李晖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入选者:陈建新、李步洪等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福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福建省特色专业2个,福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原值1·1亿元。其中,科研实验室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原值近7000多万元;本科教学专业教学实验室面积约7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原值4100多万元。学院建立1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有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
福建省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光电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移动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学成果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福建省高原学科科1个,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计划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光学工程、物理学(光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光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科学技术教育、电子信息
福建省高原学科科:光学工程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福建省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计划:光学工程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