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恩施州作协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学会成果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协会

学会成果

州作协自成立来积极开展各类文学创作活动,坚持推介、奖掖新人,文学创作活动日渐兴旺繁荣,各类文学创作人才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1996年,州作协正式创办“清江文学奖”并颁发首届奖项,2001年12月颁发第二届,2006年12月颁发第三届。

州作协作品产出较多,余友三、田开林、张永柱、田禾、安邦、叶梅、王月圣、龚光美等人的部分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长江》、《芳草》、《湖北日报.东湖副刊》等。尤其在近年来,吕金华、覃国平、董祖斌、唐敦权等人的作品也不断在《民族文学》、《长江文艺》、《散文选刊》、《今古传奇》等刊物上发表。会员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逾120万字,发表文章的报刊数十种。在文学网站或相应网站的文学版块,恩施州作协会员作品也独树一帜。2008年,在州文联首届创作成果奖表彰活动中,州作协有十余部作品获奖。

在州文联的指导下,州作协十分重视文学创作活动,多次组织笔会,并邀请中国作协、省作协和众多刊物编导老师莅临辅导、指导。1986年和1987年两次在利川市岩洞寺举办笔会,1988年和1989年分别在巴东县和鹤峰县主办笔会,近年先后组织了利川笔会、咸丰坪坝营笔会、鹤峰特色文化旅游笔会、建始文学采风、恩施大峡谷采风等活动,还支持、指导各县市作协承办开展多种文字采风、笔会活动,并多次邀请冯牧、叶梅、方方、鄢国培、蔡明川、李传锋、梁必文、池莉、刘益善、刘继明、蒋敬生等名家和《长江文艺》、《今古传奇》、《民族文学》等刊物编导老师到恩施对会员进行辅导、指导。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全州文学创作活动十分活跃,新人新作如雨后春笋之势蓬勃发展。州文联《清江》杂志始终坚持文学期刊风格,成为全州文学新作发表园地。恩施期刊《女儿会》、建始期刊《金茨泉》、利川期刊《龙船调》、鹤峰县《方桃源》、巴东《神农溪》、咸丰《野菊花》和来凤县作协期刊《西大门》等都成为文学创作的练笔基地。州作协在州文联、八个县市文联和州兄弟协会的关怀、支持下,全州文学创作活动日新月异,以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鸽子花开》,中篇小说《冬儿》、《惊天巨骗》、《苞谷酒人家》、《刘维根的乡下生活》,中篇小说《新年好啊新年好》、短篇小说《四十八个短工》、《二县长》和《8号夫人》,散文集《巴人河》《发现古桃源》,散文诗集《把我如诗的年华交给风》,诗歌集《清江寻梦》、《巴国骊歌》,报告文学《清江魂》、文艺理论集《远去的诗魂》等作品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在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刊载或转载各种期刊之后,恩施州文学创作已经形成较为整齐的队伍。以邓斌、胡飞扬、田平、杨秀武、唐敦权、覃国平、吕金华、陈步松、邓毅、冯兴琼、罗晓燕、吴运辉、彭承忠、孙文轩、易兴耀、董祖斌、杜李等为代表的作家始终坚持不懈创作,鄂西南土家族苗族风格渐成气候,以文学手段全方位对外宣传恩施自治州取得明显成效。文学单行本每年以十本以上的速度出版,单篇创作作品以每年60万字的篇幅在全国各类刊物中登载,众多作品在省、州各类评奖活动中获得荣誉。2002年,蔡元亨创作的文艺理论专著《大魂之音--巴人精神秘史》荣获湖北文艺明星奖;2005年,邓斌向国平合著文艺理论著作《远去的诗魂》荣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2004年5月,州作协与巴韵寨公司携手出版散文集《龙船调的故乡》,并编辑推出图文辑、旅游书刊《恩施大峡谷》。全州文学创作风头飞劲,2008年,邓斌、吕金华、唐敦权的作品《巴人河》、《新年好啊新年好》,《心壁烙画》获得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学奖,杨秀作品集《巴国骊歌》获得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长篇小说《鸽子花开》改编成电视剧已开机拍摄。2005年11月,由州作协、州理协、巴文化研究会联合编纂,恩施职院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虎文丛》一套12卷,汇集了恩施州自建国以来的文人作品选(长篇小说除外)530万字。 各县市作协也努力创作,分别推出了“荆南风文丛”,“龙船调文丛”、“大三峡文库”,“豆豆文丛”等系列丛书,不断提高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州作协主席团成员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已任,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作活动,大力培养新人,加强团结,文学气氛浓厚。目前,与省作协文学院签约的合同制作家田平、邓斌分别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水井》、长篇大文化散文《巴人河》已经完成,邓斌又成为新一届的签约作家。各县市作协的创作活动也十分活跃,恩施作协正以茁壮成长之势成为“湖北作家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