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研究机构,65个本科专业。
学院 | 大类 | 专业 |
---|---|---|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
计算机类 | 网络工程 | |
物联网工程 | ||
兵器类 | 信息对抗技术 |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
电波传播与天线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 |
材料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工业工程类 | 工业工程 | |
自动化类 | 机器人工程 |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信息工程 | ||
电气类 | 光源与照明 | |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 仪器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类 | 自动化 | |
计算机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计算机类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
地质学类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
测绘类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安全 | ||
数字媒体技术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网络空间安全 | ||
电子信息类 | 人工智能 | |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 |
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兵器类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航空航天类 | 航空航天工程 | |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 ||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计算机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统计学类 | 应用统计学 | |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学类 | 应用物理学 | |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 临床医学类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类 | 护理学 | |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 | |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金融学类 | 金融学 | |
互联网金融 | ||
电子商务类 | 电子商务 | |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法学类 | 法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公共管理类 | 行政管理 | |
城市管理 |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 | |
产品设计 | ||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英语 |
日语 | ||
法语 | ||
翻译 | ||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 | 数学类 | 数理基础科学 |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海南学院 | -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 | - | - |
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 - | - |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 - | - |
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 |
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 - | -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 - |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电子科技大学4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光学工程为a-。进入b+(全国前10%-20%)的学科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此外,该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前100名;学校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近三年均进入us news全球学科排行榜百强。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 电子科学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光学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
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a类学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
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a+学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
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 | 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 |
esi世界排名前100名学科 | 工程学 |
us news全球学科排行榜百强 | 工程学、计算机科学 |
博士后流动站 |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工商管理、光学工程、软件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仅列出电子科技大学部分学科建设 |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交通运输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金融、翻译、机械、护理、药学、电子信息、交通运输、临床医学、新闻与传播、材料与化工、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8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700余人,教授8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60余人。其中,有两院院士1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1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78人。
类别 | 姓名 |
---|---|
两院院士 | 陈霖、陈星弼、郭光灿、林为干、李言荣、李朝义、李小文、李乐民、张景中、吴伟仁、刘盛纲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陈旭、蒋亚东、祝小宁、林媛、杨正林、曾勇、彭怡 |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黄廷祝、彭启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饶云江、陈华富、邓龙江、蒋田仔、蒋亚东、胡俊、王金淑、林媛、杨正林、杨仕文、李言荣、李宏亮、彭怡、张怀武、宫玉彬、太惠玲、唐小我、刘永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饶云江、陈雷霆、邱昆、邓龙江、蒋亚东、王金淑、王厚军、毛玉明、张波、张万里、尧德中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董帆、罗天勇、王文钦、李恩竹、徐开凯、彭倍、张明芳、唐晓莉、周涛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 林先其、文岐业、周强、吴传贵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 董帆、王成、毕磊、李春、方俊、徐鹏、张存金、张坤、康凯、屈世伟、孙胜、太惠玲、周涛、周佩珩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且仅列出电子科技大学部分师资力量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9门。截至2025年6月,该校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电子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工商管理、金融学、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calculus l、ll》《遥感原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基于stm32cubemx和hal驱动库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编程》《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慧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规划虚拟仿真实验》《卫星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大功率充电桩自动测试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通用英语b(提高)》《软件技术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测量原理》《固体与半导体物理》《综合课程设计 i/ii/ii》等 |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应用化学专业、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 |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6月,且仅列出电子科技大学部分质量工程 |
教学成果
2014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4个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独立完成单位有5个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23年7月,电子科技大学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单位排名第二),同时以独立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独立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类型 | 等级 | 成果名称 |
---|---|---|
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特等奖 | 新工科教育 |
一等奖 | 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 |
二等奖 | 学科引领专业、科研促进教学——电子类专业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
激发创新潜能导向的工科院校美育体系二十年探索与实践 | ||
强化价值引领、重构核心课程、创新实践体系,培养高质量软件工程人才 | ||
数智化环境下领军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 ||
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搭平台建课程汇双师,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成电探索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
二等奖 | 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 |
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
“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 | ||
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 | ||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二等奖 | 构建以机器人研创活动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 |
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计算机工程创新人才 ——-计算机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 ||
基于“四个融合”的高质量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立足三大效用,创立“n334”模式、推进文科课程网格建设 |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8月,且仅列出电子科技大学部分教学成果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4所三甲附属医院。
名称 | 简介 |
---|---|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 建于1941年,前身四川省公立医院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52年命名为四川省人民医院,2002年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前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合并,成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 | 建于1979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肿瘤治疗、预防、科研、教学、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 由成都市妇产科医院、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合并而成的国家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机构。2019年6月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协议,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 建于1939年,1998年建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获批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2020年成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8月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