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学术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研究中心、2个大连市重点实验室、1个大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大连市工程实验室、3个功能性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研究中心:辽宁省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重化工难处理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大连市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分子快速检测和诊断(poct)重点实验室、大连市化学品风险防控及污染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连市工程实验室:大连市固体废物资源再生工程实验室

功能性平台:大型仪器分析测试平台、工业污染控制模拟平台、环境/生态模拟计算平台

研究室/研究组:环境化学与技术研究室、环境生态与工程研究室、环境污染生物控制技术研究室、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研究室、环境能源工程研究室、环境催化与材料研究室、大气污染控制研究室、环境微生物研究室、产业生态与系统工程研究室、化学品暴露风险分析研究室、环境与生态毒理研究组、环境生物电化学与清洁能源技术研究组、环境过程控制研究组

仪器设备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大型仪器设备126台(单价10万以上),总价值近1·1亿元,主要包括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仪、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相质谱仪联用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化学吸附仪、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快速溶剂萃取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

研究成果

科研概况

据2022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自2009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水专项课题、973课题、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8项,发表sci论文近16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二完成单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20余项专利技术已成功实现工程化应用。

2015-2019年,学院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共363项(纵向187项,横向176项),到账经费2·226亿元人民币,人均364·93万元/人。作为课题依托单位和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及子课题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0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4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青年及面上项目77项;省部委课题34项;大于100万横向课题23项。

学院整合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计算化学等知识背景队伍,分别承担了重大水专项“太子河典型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水中典型污染物去除的多技术耦合联用、协同原理及安全性评价”、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高含固有机固废高效生物燃气有机物的微生物强化降解机理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有机污染物计算毒理学”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三个研究方向上开展深入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中国工业废水毒性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发展。

专著情况

2010年,编著《微生物非培养技术原理与应用》;2013年,著《新型介体强化污染物生物还原》;2016年,编著《溢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2017年,参编《环境化学前沿》。

科研奖励

项目名称奖项名称奖励等级获奖者
提高光催化环境污染控制过程能量效率的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全燮
典型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毒理效应及生态风险早期诊断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陈景文
基于高能效纳晶薄膜电极的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全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