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社科基地、智库等40个。级别 | 科研平台 |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 | |
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 高速列车服役安全关键技术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
序号 | 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
1 | 辽宁省高等学校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研究院 | 辽宁省教育厅 |
2 | 辽宁省轨道交通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3 | 辽宁省新能源电池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4 | 辽宁省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5 | 辽宁省机电传动与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6 | 辽宁省现代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7 | 辽宁省重大装备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8 | 辽宁省高速动车组制造与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9 | 辽宁省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10 | 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11 | 辽宁省铁路物流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12 | 辽宁省复杂零件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13 | 辽宁省轨道交通装备焊接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14 | 辽宁省动车检测与网络控制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发改委 |
15 | 辽宁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发改委 |
16 | 辽宁省高寒地区高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发改委 |
17 | 辽宁省轨道车辆检测中心 | 辽宁省经信委 |
18 | 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19 | 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20 | 无机超细粉体制备及应用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21 | 载运工具先进技术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22 | 人机工程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23 | 环境科学与技术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24 | 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 | 辽宁省教育厅 |
25 | 连续挤压辽宁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教育厅 |
26 | 光电材料与器件辽宁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 | 辽宁省教育厅 |
序号 | 科研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
1 | 大连市高速列车制动材料重点实验室 | 大连市科技局 |
2 | 大连市轨道交通装备焊接结构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大连市科技局 |
3 | 大连市高端装备关键部件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 | 大连市科技局 |
4 | 大连市轨道交通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 大连市科技局 |
5 | 大连市涡轮增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连市科技局 |
6 | 大连市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连市科技局 |
7 | 大连市基于“互联网+”的新能源车辆动力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连市科技局 |
8 | 大连市现代机电液传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 大连市科技局 |
9 | 大连市现代传感器与执行器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大连市科技局 |
10 | 大连市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连市科技局 |
11 | 大连市运动与康复器械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发改委 |
12 | 大连市高速列车制动材料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发改委 |
13 | 大连市轨道车辆智能焊接与检测工程实验室 | 大连市发改委 |
14 | 大连交大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市发改委 |
15 | 大连市复杂装备虚拟样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市发改委 |
16 | 大连市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市发改委 |
17 | 大连市健康管理工程研究中心 | 大连市发改委 |
序号 | 基地名称 | 批准部门 |
---|---|---|
1 | 辽宁省“一带一路”交通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 | 辽宁省社科联 |
2 | “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与人文交流研究院 |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
3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 |
4 | 辽宁省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5 | 辽宁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研究基地 |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6 | 大连交通运输管理研究基地 | 大连市社科联 |
7 |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 | 大连市社科联 |
序号 | 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
1 | 精密连续挤压及高分子材料高弹态挤压新技术研究 | 辽宁省教育厅 | 2006·10 |
2 | 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协同设计协同仿真与协同优化 | 辽宁省教育厅 | 2007·11 |
3 | 产学研合作研究 | 辽宁省教育厅 | 2009·06 |
4 | 现代机电液传动技术 | 辽宁省教育厅 | 2014·07 |
5 | 连续挤压和连续包覆技术 | 辽宁省教育厅 | 2014·07 |
6 | 轨道交通关键材料 | 辽宁省教育厅 | 2015·06 |
7 | 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 辽宁省教育厅 | 2018·03 |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2018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8项,获批省部级项目52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出版学术著作17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34项。类别 | 名称 |
---|---|
199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 软铝加工新工艺新设备(连续挤压)的研究 |
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 《电缆连续包覆技术及设备研究》 |
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 《铜材连续挤压制造技术及设备》 |
nature nanotechnology论文一篇(2009年发表) | 《evidence of intrinsic ferromagnetism in individual dilute magnetic semiconducting nanostructures》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开始筹建,于200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总建筑面积近2·27万平方米,内设阅览区、自习区、办公区和会议区,是学校信息和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采用图书收藏、借阅、管理合一的服务模式,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期刊部、自动化部、信息咨询部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
文献建设部负责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采集、加工和典藏。流通阅览部负责全馆中外文图书的借阅服务,共设中文社科图书借阅室﹑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基础科学)、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工业技术)、外文图书借阅室四个阅览室和还书台(服务台),负责图书馆图书的借阅及其相关的各项服务工作。期刊部负责全馆期刊的阅览服务,包括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和报纸阅览室。现刊阅览室收藏多种中外文专业期刊和中文文学、艺术、体育等期刊;过刊阅览室收藏1990年以后馆藏中外文期刊的合订本;报纸阅览室收藏当月的各种报纸。
截至2018年3月,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为134·87万册,电子图书154·5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6227种。中文社科借阅室收藏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类图书。本室藏书约16万余册,阅览座位116个。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基础科学)收藏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学、卫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及综合性图书。本室藏书5万余册,阅览座位48个。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工业技术)收藏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业、金属学、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动力工业、电工基础理论、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类图书。本室藏书约12万册,阅览座位64个。
学术期刊
学校于1980年创办了《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原《大连铁道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交通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交通运输管理与控制、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交通基础设施与材料、交叉学科与交通前沿等栏目的原创性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学报的宗旨是及时反映交通运输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及现代化建设服务。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现为铁道运输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2)、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先后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十多家中外期刊数据库所收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