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景点
神库
神库位于方泽坛西,前后两进院落,周围围以垣墙,东西68·2米,南北72·7米。大门北向,琉璃门形式,硬山顶,筒瓦绿剪边屋面。正殿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凤亭、龙亭和皇祇室修缮期间,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东配殿叫“祭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库房。西配殿叫“神厨”,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后殿叫“乐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乐器和乐舞生服的地方。东、西井亭专为方泽坛内泽渠注水和为神厨供水。宰牲亭
宰牲亭是宰杀祭祀牺牲的场所。琉璃门一间。亭北向,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筒瓦绿剪边屋面,檐下均为一斗三升斗拱,旋子彩画,双凤枋心。殿南侧有灶房三间与宰牲亭搭接,面阔同正殿。斋宫
斋宫位于地坛西门的东北隅,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正殿七间建在高大的石基上,坐西朝东,南北各有七间配殿,均覆盖着绿琉璃瓦顶。此为皇帝行礼前斋戒的场所。皇祇室
皇祇室位于方泽坛正南。坐南朝北,面阔5间,屋顶覆黄琉璃瓦。平时皇祇神位供奉于此,祭祀时移至方泽坛上。皇祇室内檐彩画是清乾隆年间原物,为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全部以凤为题材。皇衹室外有围墙一道,北向一门。围墙和门楼亦覆黄琉璃瓦。这座殿经油饰修缮后,辟为“地坛文物陈列室”。
地坛公园皇祗室
神马殿
神马殿,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顶。通面阔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7·5米。外有壝墙。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牌楼
地坛牌楼,原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乾隆三十七年改建成为三间四柱七楼式木结构,1953年拆除,1999年重建。其跨度、高度均为北京市牌楼之冠。方泽坛
方泽坛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俗称拜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坛的主体建筑。坐南朝北,平面正方形,两层,坛面墁正方形石块,以六和八两个阴数为基数铺成,总数1572块。坛立面包砌黄琉璃砖,四面各八级台阶,下层东、西两侧设五岳、五镇、五陵山、四海、四渎石座。坛四周有水渠环绕,名为方泽,祭前由暗沟引水注于泽中,西南有白石龙头,水深以龙口为度。下层的台阶横跨在方泽之上,方泽坛下层边长35米,两层总高2·53米。坛外有两重正方形围墙,墙身涂朱,墙顶覆黄琉璃瓦,四面各有白石棂星门。方泽坛的形制,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坐南朝北的布局和坛面墁石按六、八阴数铺成,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瓦象征“地谓之黄”,以水渠环绕是附会“祭地于泽中方丘”的古代制度。方泽坛东西两侧有规则地栽植有柏树,形成均衡对称的方阵。
地坛公园方泽坛
钟楼
钟楼位于斋宫之东北,神马殿之东,东向,为三间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屋面的正方形建筑。楼内有古钟一口,青铜素钟,钟面上铸“大明嘉靖某年某月某日制”字样,高2·58米,直径1·56米,重2320千克。因年久失修,现建筑为复建。牡丹园
牡丹园位于园东北,1981年在一块空地上挖池堆山,植树种花,由山东荷泽引种牡丹数百株,从南方移植竹丛,又由什锦花园吴佩孚宅院中,拆迁来一座八角亭,全园占地4万平方米,有湖、池、亭、廊、小桥水榭,也很优雅。集芳囿
集芳囿在外坛西北,1986年建园,内有假山、水池、游廊、亭榭,并设有盆景展室、金鱼展室和科普展室,还有一座温室花房。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