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建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仅用3年多时间生产原油1166·2万吨,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布局,甩掉了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从1964年开始,进入快速上产阶段,于1976年原油产量跨上5000万吨台阶,在国家经历困难考验的时期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转。1976年到2002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2003年至今,油气当量始终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
1964年11月12日,大庆会战指挥部决定组建第二采油指挥部,正式拉开萨南油田石油大会战的序幕。
2022年10月,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储气库分公司)徐深1区块平6井成功投产,该气井运行平稳,瞬时流量4200立方米,日增产天然气可达10万立方米。
2022年12月,大庆钻探沙特项目dq050钻井队成功中标沙特阿美公司afk总包项目,这是大庆钻探开展海外项目以来,承钻的首个浅海人工岛屿钻井项目,是大庆油田海外市场开发领域从陆地钻井向近海域陆地钻井迈进的新突破。
2022年12月,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自2020年取得突破以来,于2021年提交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截至目前,累计产原油9·76万吨、天然气3960·96万立方米。
2022年12月22日,大庆油田今年三次采油超千万吨创历史新高。这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
2023年2月9日,大庆油田川渝流转区块天然气外输管道穿越嘉陵江段顺利完成。
2023年3月14日,在大庆油田呼伦贝尔分公司贝28作业区,大庆油田首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正式接入生活区箱式变电站后运行平稳。
2023年3月26日,大庆油田正式对外宣布,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
2023年7月4日,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消息,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油气生产均超计划产量,生产原油1509·13万吨、生产天然气29·69亿立方米。
2024年7月,大庆油田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突破3亿千瓦时,替代标煤9·16万吨,完成去年全年发电量的80%。自大庆油田首个微光伏发电先导试验工程顺利并网发电至今,累计发电量已突破8亿千瓦时。
2024年11月1日,大庆油田储气库项目地面建设拉开帷幕。
2024年11月消息,大庆油田建厂60年来,累计生产原油4·8233亿吨,占同期大庆油田总产量近五分之一。这4·82亿吨原油,如果用荷载60吨的油罐车装满,可绕赤道3圈;以全国14亿人计算,相当于全国人均0·34吨。
2024年11月21日,来自大庆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的消息,大庆油田2024年三次采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提前实现连续23年产量超千万吨,累计产量近3·2亿吨,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研发生产基地产量再次跃上新高峰。
截至2024年12月3日,大庆油田已完成10·3万口单井、6195座站场的数字化改造,井场覆盖率达97·2%,站场覆盖率达89·1%,实现主体采油厂全覆盖的关键战略目标。
2024年12月,大庆油田在采油七厂葡南三断块及庆新油田公司卫21区块成功实施“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实现预期目标,阶段提高采收率显著,预计最终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6个百分点以上。该技术通过注入具有驱油作用的微生物菌群,结合适量激活营养剂,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操作方便、绿色环保、长期增产等优势。针对外围油田特点,科研人员筛选出优良采油菌种,构建内外源微生物驱油体系,并创新形成“微生物+”驱油技术。目前,大庆油田已开启第三周期现场注入,累计增油效果显著,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试验,加快技术攻关和完善,以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规模应用。
2024年12月,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捷报频传:连续10年实现原油高质量稳产;连续14年实现天然气稳定增长;三次采油产量再破千万吨,提前实现连续23年超千万吨;外围油田原油产量提前66天突破600万吨;新能源自消纳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是历年累计发电量的1·4倍。
2025年1月消息,大庆油田2024年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稳定增长,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注入了更为坚实的底气。
2025年1月3日,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获悉,大庆油田2024年天然气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稳定增长。
2025年3月,大庆油田川渝探区首次实现单月天然气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5%,创下该探区自开发以来的历史新高。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