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拥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铁塔,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古城墙,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建筑群,于2019年被列入“汴京新八景”。
南大门
1936年,校长刘季洪按照中州大学设计草图的规划修建学校的南大门,采用传统的牌楼式构造。同年10月,河南大学的南大门竣工,门楣内侧雕刻着选自《礼记·大学篇》的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河南大学明明德、亲民、至善的教育理念。作为河大的门户之一,南大门是校园的第一道风景。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房屋、宫殿等建筑物的屋脊上通常会摆放一些小型雕塑,这些雕塑被称为“脊兽”。在修建南大门时,设计者在屋脊上放置一些脊兽雕塑,用以展示河南大学在当时省内教育界的地位。
大礼堂
大礼堂是河南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位于校园内与南门相呼应。这座建筑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展现出宏伟气势。1934年12月,一座占地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13平方米的大礼堂在校园南北中轴线和东西中轴线的交会点处建成。其设计之精美、质量之高在当时全国高校中也是首屈一指,建成之初便被列入‘亚洲十大建筑’之一。1937年9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来到河南大学,在大礼堂与“怒吼歌咏队”共同登台演出,唱响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
六号楼
六号楼是学校现存最早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始建于1915年,完工于1919年。这座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境,体现河南大学建校初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时封闭的中原地区中一处新潮之地。六号楼又被称为“博文楼”,这个名字源自于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雍也》篇。1925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总负责人李大钊受邀讲学。李大钊身穿白色长衫,登上6号楼三楼,发表《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李大钊播下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七号楼
七号楼,也被称为“博雅楼”,被誉为河南大学的“公主楼”。该建筑始建于1924年,1925年竣工。外观古朴典雅,融合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和西方建筑特色,展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气韵深厚。1936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7号楼给予高度评价。
贡院碑
校园内保留清代河南贡院遗址,西侧保存两座清代河南贡院碑亭。其中一座碑立于雍正年间,碑文仍然清晰可辨。这两通碑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记录当时政府对河南贡院进行改建和重修的情况。这些碑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园内,附近还有一座二层贡院执事房,曾是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十二斋
河南大学的十二斋作为学生宿舍,分别在1921年至1952年间陆续修建。这里曾留下许多大师和杰出人士的足迹。十二斋由‘东十斋’和‘西二斋’组成,将宿舍命名为斋房意在提醒学生修身养性、勤奋读书。当时,十二斋是河南大学师生进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