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办学特色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

办学特色

以文化的温存,激扬生命的活力

1·生命教育。研究了《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实践研究》、《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生命花开》低、中、高段校本课程,“人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构元。

2·剪纸教育。学校推行草根艺术,努力扮美学生心灵。一把小剪,几张纸片,做剪纸;一个木勺,一支画笔,画脸谱。一箕一斗,一簸一盖,利用生活的平常物、易见品,让孩子们徜徉在艺术的殿堂。学校所践行的“生命化的平民艺术教育”模式校本课程——剪纸,深受学生喜爱。

一流的品牌合作,为师生们开启一扇门

学校与高校合作,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根主线,以发展教师、成就学生为目的。学校承研的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获得一等奖。该校两次作为特邀代表分别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生命教育年会”及2010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两岸三地生命教育论坛”中现场做交流发言。2010年5月,还承办了全国“生命教育年会”暨“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活动”。

特色的艺术教育,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在大力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激发孩子们热爱“天府之国”的情感,将极富巴蜀文化魅力的“川剧脸谱”和“剪纸艺术”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形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又一亮点。学校常年聘请“川西剪纸第一人”赵幼兵老师为学生们亲自授课,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草根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丰硕的成果,彰显生命质量的提升

作为全国首批生命教育实验学校,西南大学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二仙桥学校正以2个国家级课题引领学校全面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日前已被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批准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

提高交流的“真实性”

通过课堂交流改革和实践,二仙桥学校所有教师都具备了课堂交流引导能力,他们都能对所教学的内容的学生感兴趣程度进行“测评”,对学生兴趣不大或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艺术”处理,提高交流的“真实性”。

当出现需要交流,但学生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的“点”时,教师就通过肢体语言等生动、活泼的办法让学生从其它探究活动状态转移到交流状态,提高学生捕捉、记录“交流点”的能力,并使其在交流中做到收放自如,进一步提高交流的准确性、逻辑性,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各做各的事,或无所事事的情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达到了课堂交流改革的目的。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设计了三个大孝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探究载体,但实际操作起来不少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将自己经验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也很难获得有效的交流内容。于是,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了“第四个瓶子”作为对比衡量参照物。这样,不仅课堂教学活跃了,而且大大增加了交流题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