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开设本科专业25个。截至2025年6月,设有教学系19个。
学院 | 专业名称 |
---|---|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中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外合作办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 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药事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 |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药信息学院 | 医学信息工程 |
长春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护理、中药学、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 |
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 ----- |
长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长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有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理学与毒理学),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 |
---|---|
中医学 | 中药学 |
类别 | 学科名称 |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学 | 中药学 | --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临床基础 | 方剂学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
中医儿科学 | 中医五官科学 | 针灸推拿学 | |
中药学 | -- | -- |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中医博士 | -- |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药学 |
中药学 | 护理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临床基础 | 中医医史文献 |
方剂学 | 中医诊断学 | 中医内科学 | |
中医外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妇科学 | |
中医儿科学 | 中医五官科学 | 针灸推拿学 | |
中医心理学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
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 | 药物化学 | 中药资源学 | |
中药化学 | 中药分析学 | 中药药剂学 | |
中药生物技术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炮制学 | |
中药鉴定学 | 临床中药学 | 护理学 | |
中医药信息学 | -- | -- |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 | 公共卫生 | 护理 |
中药 | 中医 | --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内经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药理学、药用动物学、中医络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医预防医学 |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 | 中医学、中药学 |
吉林省重点学科 |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 | 中医学、中药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86人,硕士生导师753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4人,白求恩奖章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含“青年岐黄学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
类别 | 名单 |
---|---|
国医大师 | 任继学、刘柏龄、王烈、南征 |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 任继学 |
国家名老中医 | 陈玉峰、程绍恩、高士贤、高世昌、胡永盛、马志、王海滨、云鹏、张继有、赵泰伯 |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 王之虹 |
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王之虹、苏颖 |
全国优秀教师 | 王富春、罗晶、苏颖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王洪峰、赵雨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截至2025年3月,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分教研室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中医骨伤科学》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中医骨伤科学》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制药、中医儿科学、药事管理 |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 | 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
省级特色专业 | 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药物制剂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针灸推拿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架构于实践实训的立体多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主编规划教材74部,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学生成绩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学生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 155 项,其中获国家级35项,省级12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洲际 | 友好往来学校及机构 | |
---|---|---|
美洲 | 美国东洋医学研究院 | 美国millikin大学 |
加拿大south bay college of tcm | 美国史蒂芬汉乃格大学 | |
美国夏乃满大学 | 美国弗吉尼亚针灸中医学院 | |
加拿大北美中医研究院 | 美国沃顿医学院 | |
亚洲 | 韩国cl医院 | 中美日联合实验室 |
韩国南部大学 | 日本新泻药科大学 | |
韩国世明大学 | 日本中医学协会 | |
韩国松湖大学 | 日本东京药科大学 | |
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 | 菲律宾圣保罗大学 | |
欧洲 | 荷兰中医药专业协会 | 西班牙拉丝帕尔马斯大学 |
英国queen mary大学 | 俄罗斯乌拉尔国立医学院 | |
港澳台 | 台湾亚洲大学 |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 |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 | |
台湾南华大学 |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 | |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 | 台湾万能科技大学 | |
资料来源: |
附属医院
截至2025年3月,建有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