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长春大学历史沿革

长春大学

历史沿革

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49年10月,原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从东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各项生产建设恢复与发展速度快的实际出发,决定创建培养新型工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以适应东北地区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和支援全中国的需要,并着手筹备工作:选择校址、调配干部、招聘教师、组织招生等;决定暂由部属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腾出部分校舍作新校筹备基地,并委托该校校长黄明兼理新校筹备工作的有关事宜;同时决定将部属沈阳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工业会计专业大、中专各一个班在校生68人,以及部分教师一并转入新建校,作为新建校的首批师生。

在新建校的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后,1949年12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部长王鹤寿正式呈请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备案,成立高等专科学校。文件中明确决定设立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校址设于长春,设专门部与高职部。

1950年2月28日,学校暂定校名为“吉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师生在吉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平房校舍临时开学上课。同年3月,学校首任校长李清泉到职,开始开展了各项基础建设工作,并确定选择日伪统治时期的“建国大学”、国民党统治时期用作“长春大学农学院”的旧址,作为新建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的新校址。同年7月初,新校址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教工住宅等建筑物共2·21万平方米修缮竣工并交付使用。同年7月19日师生在长春市新校舍正式开学上课。同时,经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批准,校名定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正式挂牌独立办学。

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1年6月,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更名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截至1951年9月新学年开学,学校在校生总数达1029人,教师总数发展到90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46人,学校基本跨入了正规化教育的行列。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按中央教育部统一高等学校名称的通知,决定学校校名更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4年7月,中央重工业部决定将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由高等专科层次调整为中等专业层次,在校的大专班学生转入东北财经学院学习,部分教师干部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等单位工作,校长李清泉、副校长张琳等调离学校,另行分配工作。至此,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结束了自己的历史途程。

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4年春,中央重工业部任命曹胜功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副校长,参与学校有关工作调整。调整后,校名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曹胜功任校长,蒋国平为副校长。同年9月,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

1955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决定,吉林财经学校停办,该校在校生100人及部分教师一并转入学校;同年8月,济南工业经济学校停办,该校在校生183人和部分教师、干部,部分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一并移交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经过一年的调整、充实,到1955年新学年开学,学校全面完成了由大专调整为中专的转变。1956年7月,学校的隶属关系改由中央冶金工业部领导,服务面由面向重工业改为面向冶金工业。

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58年7月,中央冶金工业部决定将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下放给吉林省领导,并建议改为冶金科类的学校。同年8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钢铁冶金工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学校升格,校名定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隶属省冶金工业局领导,设大专部、中专部两个层次,由单一的经济管理专业,改为以冶金应用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多学科并举。同月,吉林省冶金工业局决定,吉林省有色干部学校停办,该校的“矿山机电”、“电气装备”两个专业在职干部学员116人及教职工64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1959年5月,吉林省冶金局、教育厅联合决定,停办由各地区和企业自办的通化工学院、吉林钢铁学院、吉林冶金学院等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在校生共110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学习。

吉林矿冶学院

1960年5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学校升格后的校名定为“吉林矿冶学院”。同年6月,经批准将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移交给吉林矿冶学院。同年9月,吉林矿冶学院举行开学典礼。1962年5月,中共吉林省委决定调整高等学校。按照省委制定的《高等学校调整方案》,吉林矿冶学院本科各专业与吉林理工学院本科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以宽平大路的吉林理工学院为校址;两所学院的附设中专各专业,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以卫星路的吉林矿冶学院为校址。至此,吉林矿冶学院两年办学历程宣告结束。

吉林省工业学校

1962年6月,根据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由吉林矿冶学院、吉林理工学院两校的中专部,合并成立“吉林省工业学校”,隶属吉林省重工业厅领导。同年9月,吉林省工业学校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在校生总数1328人,常设专业有机器制造、铸造、拖拉机制造、电机制造、工业会计、工业管理等六个专业。这次学校调整是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由面向冶金工业服务,转为面向机械工业服务的专业大调整。

1963年7月,吉林省重工业技工学校的机械制造、财务会计两个专业在校生176人,转入吉林省工业学校的同专业学习。1965年2月,吉林省教育厅根据吉林省委逐步推行半工半读的规划,决定在吉林省工业学校进行由全日制改为半工半读的试点。同时还决定将吉林省重工业职业学校在校生71人转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学习。1965年7月,吉林省重工业厅党组决定,将吉林省重工业干部学校的党组织划入吉林省工业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同月,吉林省重工业厅还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的实习工厂,改为长春第三机床厂,由事业编制改为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由吉林省工业学校和省机床总厂双重领导,以学校为主。

1965年9月,吉林省重工业厅、省劳动厅联合决定,将吉林省工业学校铸造专业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连同实验实习教学仪器设备,全部移交给吉林省劳动厅技工学校。

长春第三机床厂五·七技工学校

1966年8月23日,学校党政组织完全瘫痪。1968年8月15日,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了“吉林省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吉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错误决定将供学生实习为主的校办工厂“长春第三机床厂”,由学校分出改为独立的生产企业,与学校完全脱钩。1970年4月,吉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再次错误决定,将已有建校20年历史的学校撤销,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全面接管学校的人财物。1971年春,长春第三机床厂又根据吉林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的决定,开办了技工学校。

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

1972年1月,吉林省革委会工交组决定,将“长春第三机床厂五·七技工学校”由“长春第三机床厂”分出,恢复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层次,校名定为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隶属吉林省革委会机械工业局领导。同年3月,吉林省机械工业局决定,成立“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1973年10月,首批422名工农兵学员举行了开学典礼。

1978年3月,学校举行1977届新生开学典礼,这批新生共400人,是恢复高考制度,经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入学的高中毕业生。开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铸造工艺与设备、工业企业计划统计等五个专业,学制二年。1980年11月,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吉林机电专科学校

1983年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在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隶属省机械电子工业厅领导。5月即决定关闭长春第三机床厂,被该厂占用的校舍、设备及原属学校编制的教职工一律归还学校。同年9月,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设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业电子技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工业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等5个专业,学制为三年。1984年11月,经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机电专科》校刊创办。1986年6月,学校增设英语师资和数学师资两个新专业。

吉林科技大学

1985年8月,在吉林机电专科学校的规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暂不变的基础上,利用机电专科学校的师资、校舍和设备条件,建立了吉林科技大学,该大学属职业大学性质。1986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长春职业大学并入吉林科技大学。为协调工作,统一领导,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两校的组织机构合并,吉林机电专科学校原有的组织机构停止运行。

长春大学

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原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春大学。同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来吉林考察时,为长春大学题写了校名,并题辞勉励学校:“立足地方、面向未来”。同年9月29日,长春大学举行了挂牌揭彩仪式。同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也是亚洲第一所集听障、视障、肢残三种残障学生在一所学校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中国残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先河。

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8月,吉林省林业学校并入长春大学。2006年11月27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进校评估,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肯定,评估结果为优秀。2013年7月,学校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4年12月7日,学校与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合作设立的梁赞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荣誉称号。2017年6月17日,学校开设全中国首个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盲文考场,学校特殊教育学院视障考生首批申请使用盲文试卷。同年7月,学校获评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

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实施院校。2022年12月23日,长春大学等13所高校在长春成立“吉林省高校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