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科大经管学院校友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科技大学学术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拥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含共建),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共建),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4个国家能源局“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含共建),1个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9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组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科研基地(部分名单)
类别基地名称管理部门
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发改委
国家重点实验室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部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科技部
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科技部
国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改委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科技部
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科技部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服役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
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科技部
教育部科学中心教育部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教育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与材料相互作用教育部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
钢铁流程先进控制教育部
先进制造教育部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3年4月获批)后摩尔时代芯片关键新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材料考古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
先进板带生产装备及控制教育部
零件近净轧制成形教育部
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教育部
智能超算融合应用技术教育部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津材料环境腐蚀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教育部
“一带一路”东南亚环境材料腐蚀与防护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教育部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冶金工业安全风险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
北京实验室现代交通金属材料与加工技术北京实验室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粉末冶金材料与技术北京市教委
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北京市教委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北京市教委
分子与微结构可控高分子材料北京市科委
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材料领域知识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金属轻量化成形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磁光电复合材料与界面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
北京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弱磁检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交通与能源用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委
人文社科基地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文物局
北京企业低碳运营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市教育委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农业部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服役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国际高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城市和生活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赛博(网电空间)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弱磁检测及应用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先进粉体材料研发与应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先进绿色微纳能源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先进制造用高品质钢铁材料开发与智能制造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金属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科委
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
北京市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资料来源: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1978年至今,共申请专利17517项,授权专利10944项;有2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85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学校共获得2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成果,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3年第三季度,北京科技大学最新国内授权专利334件,其中外观设计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37件,发明专利296件。2023年第三季度,北京科技大学共获得7件国外授权专利,包括1件南非专利、5件美国专利和1件荷兰专利。
国家科技奖励
年度奖项项目主持人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吕昭平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朱荣
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杨仁树
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曲选辉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吕昭平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张跃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张深根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朱荣
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露天转地下高效转型建设大型数字化地下金属矿山的研究与实践蔡美峰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谢建新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谢建新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其工业化应用朱维耀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徐金梧
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吴爱祥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李晓刚
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李谋渭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部分专利成果展示
公开(公告)号公开(公告)日标题(翻译)申请人发明人简单同族
za202308111a2023/9/27一种考虑裂隙扩展的岩石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北京科技大学;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wang jie;wang guannan;yuqingjun;shi tianyi;fu jianxincn115659708b
us11767605b12023/9/26一种熔盐电解制备梯度高硅钢的方法北京科技大学王哲;焦树强;黄峥;王新蕊cn115874232b
us11752543b22023/9/12多组分径向功能梯度材料设备熔体流动速率调节系统及方法北京科技大学李静媛;蔡晨;祁明凡;谷金波cn112846126bwo2022078528a1;jp2023503873a
us11713887b22023/8/1加热装置北京科技大学涂壤;杨旭;陈贤忠;高晶晶cn114216149b
us11701742b22023/7/18一种金属腐蚀缺陷自检测愈合的修复方法北京科技大学刘智勇;孙宝壮;李晓刚;何业东wo2021196544a1;cn111660059b
us11697154b22023/7/11一种中空金属件内壁的抛光方法北京科技大学张百成cn108179461b;wo2019137094a1
nl2030368b12023/7/6一种钢渣-矿渣-石育复合胶凝材料的混碾制备方法涉县清漳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duiheng yang;zhijiang yanghaojing ba;zhili zhao;wenni;guoping wen-
资料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成果转化目录(部分)
成果分类成果名称
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热轧带钢表面在线检测与质量评级系统钢板号喷码字符识别技术板带全流程板形综合控制技术热轧板带全板幅组织性能在线预报技术基于大数据的冷轧智能化工艺诊断系统宽厚板热处理区智能远程智控一体化关键技术磨辊间智能信息管控与决策技术无人天车与智能库管技术带钢成品激光打标机器人全流程物料逐支跟踪系统轧制产线级能源介质在线监控与优化热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
新材料冶金法制备高硅电工钢冷轧薄带和丝材宽工艺化高bs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节能降噪低成本高附加值高硅钢薄带一种高容量储氢材料一种高容量长寿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改性技术一种钕铁硼磁体晶界扩散低熔点dy/tb合金技术洁净钢精炼用新型cao-mgo-al2o3(cma)系耐火材料al-si-zn-ge系低熔点铝基钎料tic-金属复合涂层反应热喷涂技术铝合金钎焊用中温无腐蚀钎剂异种金属材料焊接技术中温低铯氟铝酸盐钎剂
高端装备制造宽厚板表面质量检测系统基于轮廓提取的智能优化剪切技术一种气氛保护高温原位力学性能检测装备超高强汽车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调控技术超高强汽车用钢的冷成形回弹控制及翻边扩孔机理研究超高强汽车用钢的热金属气胀成形技术开发热成形钢可控预氧化热冲压技术高强汽车用钢冷轧关键工艺控制改进及质量优化技术热轧运行非对称检测与自动纠偏控制技术中大规格棒材控轧工艺与成套装备钢板热处理关键工艺及装备技术辊压式淬火技术
生物医疗大剂量多孔无针注射技术煤岩动力灾害非接触电磁辐射监测预警系统基于血液流动规律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无创检测及应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病理细胞图像桌面端检测软件面向无菌医疗环境的物理三维建模与人机交互技术超声手术刀用超声换能器
新能源可穿戴温差发电器技术压电路面能量收集技术
节能环保循环水复合管膜高效过滤净化技术烧结烟气与焦炉烟气高炉一体化处理技术基于钛废残料制备高性能钛合金坯技术基于工业大数据的钢铁全流程质量管控系统钢坯加热炉绿色智能燃烧成套技术钢铁、建材行业高碱烟尘综合利用硅铁矿热炉烟尘生产白炭黑铝-石墨电池器件化关键技术开发转炉高效低成本冶炼技术利用冶金固废制备低成本人工砂石骨料金属化炉料治理高炉炉缸堆积烧结烟气循环协同活性炭脱硫脱硝降低硫、氮氧化物排放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实体馆藏文献总量262·4万册(件),订有104种数字资源、275个数据库。已形成具有冶金、材料特色,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收藏的部分纸本文献有《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古籍,有1871年创刊的英国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1907年创刊的美国杂志《chemical abstracts》、1915年创刊的日本杂志《铁と钢》和1932年创刊的苏联杂志《ctaлъ》等。同时,图书馆自建了冶金、材料馆藏中文期刊题录库、北京科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机构库、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摇篮书苑讲坛等数据库。并与北京市高校和京外近80余家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关系,初步形成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共存、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结合、单馆保障与多馆资源共享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于1955年创刊,曾用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issn 2095‒9389,cn 10‒1297/tf,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矿物、冶金、材料、环境、自动化、计算机等工学领域具有创新意义或有较大应用价值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为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理工农医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被scopus、《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德国《数学文摘》等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先后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有色金属优秀出版物奖(期刊奖)一等奖、2020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a级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以及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2015和2019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等多项大奖。入选2019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入选《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冶金工程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别;材料腐蚀与失效领域中文高水平期刊。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现为双月刊。设置的学术研究栏目有:党建思政、功能语言学、高教研究、科学技术史、哲学、文艺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学术影响力获得大幅提升,影响因子不断攀升,荣获“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ami“综合·高校综合性学报”核心期刊,武大版核心期刊rccse人文科学综合类a刊。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北京市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功能语言学”“党建思政”栏目先后获得全国和北京市“特色栏目奖”。现已成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订阅的期刊(电子版),发行于25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ijmmm,曾用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英文版学术期刊,1994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编是北京科技大学吴爱祥教授。主要刊载矿物、冶金和材料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报道内容包括采矿、矿物加工、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工艺与设备、材料加工、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陶瓷、能源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被sci-e、ei、ca、scopus、proquest、oclc、inspec等国际著名文摘或检索系统作为文献源期刊收录。

《粉末冶金技术》(issn 1001-3784, cn 11-1974/tf)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专业技术刊物。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粉末冶金领域最早创刊的期刊,主编为曲选辉教授。2018年,《粉末冶金技术》入选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评选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20年,《粉末冶金技术》入选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评选的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优秀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是粉末冶金领域的标志性刊物。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本,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拥有广告发布登记证。

《金属世界》(metal world)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期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6826,cn11-1417/tg。《金属世界》是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一本有关金属科学和生产技术的科技期刊,以报道中国冶金、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表有关生产和加工方面的科学成果;介绍冶金、有色金属和金属加工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新经验为宗旨。《金属世界》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先后荣获“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优秀奖、“中国高校优秀期刊”荣誉称号,在2020年“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优秀出版物遴选计划”评选中《金属世界》获评“第四届中国有色金属b级优秀期刊”。

《思想教育研究》创刊于1985年1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原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刊物。《思想教育研究》主要栏目有:本刊特稿、名家访谈、学科建设、理论探讨、社会思潮研究、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观察与思考、高校党建、借鉴研究、调查研究、博士生园地等。2008年、201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2014年,刊物的“学科建设”栏目入选第三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创刊于1996年,是中国最早以报道物流系统技术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刊物之一。期刊由北京科技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多年来与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物流专业协会(学会)、物流相关的各行业协会(学会)业、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此外,还与中国台湾《物流技术与战略》、日本《material flow》、韩国《物流技术》等杂志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绿色与智能矿业工程(英文)》由学北京科技大学校期刊中心和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主办,于2024年4月23日正式创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