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科大经管学院校友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科技大学办学条件

北京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设有23个学院,开设68个本科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学院与专业设置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建筑设备与能源应用工程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科试验班(纳米科学与工程本博贯通班)、材料科学与工程高精尖班、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班、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机器人工程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数理学院理科试验班、黄昆班、应用物理学专业、统计学、数学应用数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会计学、金融工程、工程管理
文法学院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德语
高等工程师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机械工程(卓越计划)、冶金工程(卓越计划)、矿物资源工程(卓越计划)、 自动化(卓越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
创新创业学院-
表格与官网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录
流动站名称
力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部分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录
学院专业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数理学院物理学
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
北京科技大学部分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录
学院专业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力学、地质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数理学院数学、统计学
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法学、社会学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
北京科技大学部分专业学位博士授权领域目录
学院专业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
北京科技大学部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专业
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
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
数理学院电子信息(软件工程)
经济管理学院mba、mpacc、mem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社会工作硕士(msw)
重点学科
建设项目专业名称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岩土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
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纳米材料与器件物理学、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

学科评估

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35名。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优势学科
学科名称排名层次学科排名
科学技术史前2名1
冶金工程前2名1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3%2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20%19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20%24
土木工程前20%32
机械工程前20%33
化学前20%36
资料来源: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优势学科
学科名称学科排名
冶金工程1
矿业工程9
仪器科学47
材料科学与工程49
机械工程51-75
控制科学与工程51-75
纳米科学与技术51-75
能源科学与工程51-75
资料来源: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有教职工总数3485人,其中专任教师2108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74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859人,在站博士后387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9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4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101人,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含青年项目)入选者109人次。

师资队伍
类别名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葛昌纯、张跃、陈难先(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部分)胡正寰、苏义脑(双聘)、王海舟(双聘)、蔡美峰、谢建新、邵安林、毛新平、吴丰昌(双聘)、岳清瑞、沈政昌、吴爱祥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谢建新、林均品、张欣欣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部分)胡正寰、王成彦、孙冬柏、邵安林、周国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部分)乔利杰、何学秋、曲选辉、谢建新、郭占成、张跃、吴爱祥、姜建壮、邢献然、王沿东、隆克平、吕昭平、李正平、焦树强、陈骏、刘新华、杨志明、侯新梅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部分)董超芳、焦树强、陈骏、冯妍卉、吴渊、侯新梅、贺威、刘超辉、查俊伟、尹升华、廖庆亮、从道永、杨树峰、张海君、王丽君、路新、庞晓露、付华栋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部分)毛新平、姜建壮、邵安林、庄卫东、吕昭平、万向元、刘波、郭宏、刘雪峰、李从举、王健全、邢奕、罗海文、秦明礼、刘新华、焦树强、杨志明、尹升华、贺威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部分)白洋、陈骏、吴渊、陈坤龙
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部分)乔利杰、张济山、曲选辉、谢建新、姜建壮、邢献然、吴爱祥、吕昭平、林均品、王沿东、隆克平、王戈、廖庆亮、路新、万向元、覃京燕、潜伟、王丽君、董超芳、殷绪成、吴渊、张铮、贺威、张海君、白洋、从道永、郑磊、张建华、王鲁宁、彭庆红、范丽珍、张新房、谷炜、刘雄军、章林、庞晓露
其他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青年项目)(部分)王鲁宁、张新房、詹纯、唐明学、何洋、姜乃生、和建刚、高军恒、崔玉杰、卢鑫、梁倬健、陈骏、尹升华、覃京燕、侯新梅、贺威、潜伟、杨文、吴宏辉、康卓、殷君君、李梦圆、邱琳、樊彬、钟日晨、李琳琳、魏光升、蒋虽合、张先坤、王明涌、张铮、王海龙、张达威、刘晓明、骆鸿、宋大钊、陈吉堃、许镇、刘思然、张林兴、任英、刘红敏、刘征建、宋伟、吕祥锋、高金涛、鲁启鹏、刘晓刚、林鲲、刘永畅、张爽、陈刚、刘越、王康、邓世清
国家级教学名师余永宁、蔡美峰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部分)庄卫东、刘波、吕昭平、刘雪峰、邢奕、李从举、王健全、罗海文、焦树强、秦明礼、刘新华、贺威、王鲁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分)毛卫民、曲选辉、吴爱祥、谢建新、何学秋、姜福兴、张欣欣、郭占成、邢献然、庄卫东、高永涛、刘风琴、毛新平、王沿东、姜建壮、邵安林、王成彦、王戈、吕昭平、王荣明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增至43个。截至2023年6月25日,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合计32门。

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专业名称入选类型入选年份所在学院
1机械工程国家级2019机械学院
2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2019材料学院
3材料物理国家级2019材料学院
4冶金工程国家级2019冶金学院
5能源与动力工程国家级2019能环学院
6通信工程国家级2019计通学院
7自动化国家级2019自动化学院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2019计通学院
9采矿工程国家级2019土资学院
10矿物加工工程国家级2019土资学院
11环境工程国家级2019能环学院
12安全工程国家级2019土资学院
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家级2019经管学院
14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级2020经管学院
15社会工作国家级2020文法学院
16英语国家级2020外国语学院
17数学与应用数学国家级2020数理学院
18应用物理学国家级2020数理学院
1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家级2020材料学院
20工业设计国家级2020机械学院
21纳米材料与技术国家级2020材料学院
22土木工程国家级2020土资学院
23工商管理国家级2020经管学院
24法学国家级2021文法学院
25日语国家级2021外国语学院
26应用化学国家级2021化生学院
27车辆工程国家级2021机械学院
28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级2021自动化学院
29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2021材料学院
30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家级2021经管学院
31会计学国家级2021经管学院
32行政管理国家级2021文法学院
33物流工程国家级2021机械学院
34金融工程北京市级2021经管学院
35德语北京市级2021外国语学院
36生物技术北京市级2021化生学院
37人工智能北京市级2021自动化学院
38机器人工程北京市级2021机械学院
39物联网工程北京市级2021计通学院
40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级2021土资学院
41环境科学北京市级2021能环学院
42工程管理北京市级2021经管学院
43视觉传达设计北京市级2021机械学院
资料来源:截至2022年6月13日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名称所在学院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课程类型
商业计划书模块化制作与演示设计经管邓立治李晓静、马建峰、邓张升线上一流课程
日本大众文化外国语王书玮高西峰、边静、张晓帆、李正政线上一流课程
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智能覃京燕-线上一流课程
线性代数数理刘白羽张丽静、王丹龄、申亚男、赵伟峰线上一流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自动化尤佳伍春洪、王宏、薛燕线上一流课程
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郑莉芳周晓敏、肖会芳、巩宪锋、冯明线上一流课程
精准扶贫实践教学虚拟仿真系统马院彭庆红刘明言、李萌、张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金属材料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一体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材料孙建林王浩、贪冰、黄鹏、郭翠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流水线cpu冲突解决方法虚拟仿真实验计通何杰姚琳、张磊、齐悦、刘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基础外语i外国语陈娟文张敬源、王娜、刘荣君、梁雅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网络空间、人与智能计通宁焕生-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运营管理经管马风才谷炜、颜瑞、朱晓宁、杨建华线下一流课程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自动化李擎崔家瑞、杨旭、阎群、张凯线下一流课程
光纤通信原理(双语)计通王建萍-线下一流课程
传热传质学能环冯妍卉豆瑞锋、于帆线下一流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邱丽芳韩建友、乔小溪、李艳琳、杨潍旭线下一流课程
机械制图aii机械陈平杨光辉、许倩线下一流课程
冶金物理化学冶金闫柏军郭敏、王丽君、宋波、周国治线下一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杨平陈冷、顾新福、强文江、董超芳线下一流课程
特殊采矿技术土资尹升华王洪江、王少勇线下一流课程
资料来源: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11月认定)
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平台或所属专业类
通用学术英语王娜、张敬源 陈娟文、李金玉、杜娟线上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赵鲁涛李娜、臧鸿雁线上课程
金属矿绿色开采膏体充填虚拟仿真实验吴爱祥宋卫东、王洪江、张延凯、谭玉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多情景无时限股票交易虚拟仿真实验王立民王维才、闫相斌、王未卿、徐迎迎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无人驾驶车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覃京燕王雪皎、王晓慧、郭馨蔚、李亦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微积分a郑连存苏永美、储继迅、曹丽梅、朱婧线下课程
钢铁冶金学吴胜利张家泉、张建良、唐海燕、刘征建线下课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林海董颖博、李冰、贺银海线下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魏钧尹奎、董念念、张剑、隋杨线下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刘丽敏张北根、王蓉霞、强光美、郭蔚然线上线下混合
电子技术实习周珂白艳茹、吕振、刘涛、张攀线上线下混合
社会实践彭庆红苏栋、段晓芳、于林民、刘明言社会实践
资料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部分)
分类专业名称学院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市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管理学院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专业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机械工程(卓越计划)、冶金工程(卓越计划)、矿物资源工程(卓越计划)、 自动化(卓越计划)、热能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

教学成果

2022-2023学年,北京科技大学共立项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862项,比上一年增加了2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北京市级项目149项,校级项目663项;学校对校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实行按需资助的管理方式,重点支持项目前景好、阶段性成果突出的优秀项目;有165项校级以上项目参与结题,通过162项,通过率98·2%,其中有48个项目获得结题一、二等奖,获奖率29·1%。学校入选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校际合作计划,申报并立项了《低成本长寿命液态金属储能技术》等5项创新创业校级合作项目。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组织4000余名师生、400余支实践团,开展14天的实践活动,学生走进基层,累计开展调研、访谈10万余次,寻访红色文化、传统文化1500余次,举办宣讲会1000余场,进行公益服务3000余次,科技发明168个,支教时长20000余小时。截至2023年10月份,学生实践团积极参与“三下乡”“返家乡”“青年服务国家”“大我青春”等系列省部级及以上评选与投稿,学生实践团70余次获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团队、优秀团队或优秀成果奖项。学生实践团收到了100余家实践单位感谢信,实践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新京报等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150余次。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奖项获奖时间
发挥材料学科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一等奖2014年
全国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立体化建设二等奖
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二等奖
强化节能减排意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建与推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
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二等奖2018年
育人为本、双核驱动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2023年
以青教赛为牵引,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和一流数学公共课的改革与实践二等奖
推进钢铁行业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教育人才链与产业创新链紧密衔接的培训体系二等奖
强化自动化专业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打造面向新工科的复合创新型人才二等奖
表格仅展示部分内容

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

2024年5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一行来北京科技大学进行调研交流。双方共同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4年5月27日,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与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在雄安新区举行工作座谈。5月28日,在雄安新区第二届“智绘未来”科技活动周暨老科技工作者雄安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学校与河钢集团、雄安新区签署“共建雄安未来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及推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校企合作

2024年5月22日,北京科技大学学校副校长、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主任张卫冬,副主任梁治国,教授苗英豪等一行,赴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交流。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开展新技术研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达成了合作的初步意向。2024年5月24日,北科大—湘潭钢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交流和中期评审座谈会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座谈会围绕“大型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用低温钢板研发”等18个湘钢重点关注的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组织“湘钢2号高炉炉缸自修复关键技术研发”等9个项目进行了中期进展汇报。2024年5月28日,2023年度“建龙集团—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中期交流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建龙集团—北京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由建龙集团依托“建龙—北科大绿色钢铁智能冶金创新中心”“建龙—北科大绿色低碳冶炼与资源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设立,旨在促进学校青年科学技术人员与企业现场需求相结合,激发创新思维,为钢铁领域重大原始创新和前沿技术应用培养储备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孵化高质量科技成果。

校校合作

2024年5月14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小锋一行来北京科技大学进行调研交流,双方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政工作体系、思政课程建设、机关党务工作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参会人员分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2024年5月21日,辽宁科技学院校长李卫民、党委副书记宋明凯、副校长葛会奇一行来北京科技大学调研,双方就思政课程建设、产教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交流。2024年5月28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一行5人赴广西河池学院调研并看望慰问银龄教师,双方围绕建校历史、专业结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国际合作

2024年4月23日至29日,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率团访问英国、爱尔兰,会见部分高校、学院负责人,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4月23日,张卫冬一行受邀到访伯明翰大学进行座谈交流。4月25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受邀到访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部进行座谈交流。下午,代表团一行与曼彻斯特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就材料学科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4月26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到访剑桥大学,与剑桥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部两位联席主任ruth cameron院士及jason robinson教授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双方达成共识,将在材料与冶金学科领域开展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当日下午,张卫冬会见了剑桥大学副校长kamal munir,并与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代表展开会晤,探讨两校在碳排放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合作。4月28日,代表团一行与英国腐蚀学会主席stephen f· tate、副主席yunnan gao一行会面。双方就共同推进中英两国材料腐蚀领域的学术交流交换意见并达成合作意向。4月29日,代表团一行抵达爱尔兰,受邀对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进行访问。座谈会上,双方就两校学生交流项目等事宜进行商谈,进一步探索学生项目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2024年5月13日,北京科技大学代表团一行访问泰国农业大学。

截至2025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与国内420多个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26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