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协和医院西单院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点专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重点专科

截至2025年5月,协和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分别为:儿科、神经科、心内科、感染内科、基本外科、骨科、放射治疗科、物理医学康复科、皮肤科、中医科、血液内科、临床营养科、心理医学科、心外科、整形美容外科、神经外科、眼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麻醉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血管外科、口腔科、放射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普通内科、泌尿外科。

儿科

1922年,儿科正式成为独立科室。作为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儿科主任,诸福棠教授也是中国现代儿科的奠基人。遗传学是协和儿科最早建立的亚专业学科。1980年协和“儿科遗传咨询门诊”成立,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儿科遗传学咨询门诊。

协和儿科积累了大量遗传病队列,包括1900例病例的溶酶体病队列、2700例病例的dmd队列等多个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罕见病队列,相关研究多次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协和儿科的新生儿救治水平仍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保持了最低胎龄23周+2天和最低体重520克的记录。儿科还建立了中国公立医院第一家母乳库。近年来,通过多科协作,新生儿胃镜、新生儿腹透、新生儿ecmo、pda结扎等诊疗项目陆续开展。协和在中国范围内较早建立儿科保健专业,曾是北京唯一一家进行疫苗接种的医院。

神经科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最早的神经病学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工作站之一。在处理和解决疑难杂症和重症方面处于中国领先地位 。拥有11个专业组(临床神经生理、脑电图与癫痫、痴呆与认知障碍、脑血管病、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神经病理、神经肌肉病、感染与脑脊液细胞学、神经免疫、神经遗传和睡眠),开设9个特色门诊(神经肌肉病门诊、肌张力障碍和肉毒毒素治疗门诊、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门诊、癫痫门诊、脑血管病门诊、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门诊、多发性硬化门诊和头痛门诊等)。

科室拥有床位90余张,每年门急诊接治患者超过16万人次,住院患者1600余人次;共有医生 5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主治医生18人、住院医生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8人。

心内科

心内科于1931年建立,1993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心脏病专业组改称心内科。心内科已建立了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肺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结构性心脏病、肿瘤心脏病、心脏影像等亚专业组,拥有在职医师45名,其中教授13名,副教授17名,主治医师15名,技术员11名。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每年培养研究生20余人、进修生10余人。心内科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及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所冠心病介入诊疗及电生理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还设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血管病等特色门诊 。截至2025年5月,心内科每年收治住院患者约近4000例,年门诊患者约10万余人次。

感染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作为医院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已成为中国一家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传染病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感染内科是感染性疾病博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级感染性疾病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传染病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和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培训基地。学科定位于综合医院感染科,核心临床专业包括疑难危重感染病诊治、不明原因发热、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诊治、抗生素合理使用及院感防控、淋巴细胞免疫亚群检测平台应用和免疫低下人群感染的诊治等;开设了感染科普通门诊、特需门诊,以及肝炎门诊,2011年起开设了热病门诊、免疫功能低下门诊、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门诊等专病门诊。年门诊量约48,000人次,年收治病人数约为600-800人次。该科共有床位38张,员工39人,含医师19人,实验室科研和技术人员4人,护士16人;其中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7名。

基本外科

基本外科成立于1921年,是与该院院龄相同的核心科室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根据基本外科的特点,在中国最早细化建立专业组:包括胰腺、胆道、胃肠、血管、乳腺、肝脏、外科营养、重症及相关临床专业实验室。外科拥有158张病床及2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成为普外领域全国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中心,拥有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人才梯队,多名专家在中华医学会和国内外杂志担任各种领导职务。

骨科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前身是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骨科专业组,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是当时中国唯一的骨科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协和骨科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骨骼畸形遗传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科室已成立脊柱外科中心、关节外科中心、骨科创伤中心3个临床诊疗中心,同时设立运动医学、脊柱微创、骨肿瘤、足踝外科、小儿骨科等十余个亚专业组。全科有病床132张,同时配备特需病房。门诊设有骨科普通门诊、骨科特需专家门诊、骨科国际医疗门诊,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临床需求。骨科急诊全年24小时开放,随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截至2025年5月,年门诊量超过15万例,住院患者年手术量5000余台。全科现有医师及专职技术员50人,其中院士1人,主任医师19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师3人,专职技术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5人。现有在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0人。

放射治疗科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医学院中最早成立的放射学科。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开诊,放射治疗科就成为其重要的科室。2001年,放射科通过国家教委评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放射治疗科已形成种类齐全、设备先进、人员梯队合理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放射科按照专业组,分为神经头颈、心胸、腹盆、骨肌及介入组。科室有正式职工152人,包括医生54名,技师57名,护士20名,临床型博士后16名,科研型博士后5名。医师组中,包括主任医师15名、副主任医师21名,80%以上医师具有博士学位。科室按照专业组,分为神经头颈、心胸、腹盆、骨肌及介入组。

物理医学康复科

1921年,时任神经科主任的美国人andrew h woods教授创立了理疗室,开展对神经疾病患者的电刺激疗法。1932年,美国的理疗学家mary mcmillan女士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创立了独立的理疗科,标志着北京协和医院理疗科的正式成立,也是康复医学科的前身。科室是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协作网物理治疗组组长单位,是世界血友病联盟(wfh)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授权的血友病物理治疗培训基地,承担全国血友病中心康复专业人员培训任务,牵头完成血友病骨关节并发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多项。亚专业发展包括肌骨康复,神经康复、心脏康复、肺康复、血友病及罕见病康复、青少年脊柱侧弯康复,重症康复、女性盆底康复、老年康复、淋巴水肿保守治疗、新生儿康复等。其中血友病等罕见病康复具有全国影响力及辐射力,心脏康复、肺康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水平居全国前列。科室有康复医师7名;康复治疗师25名。

皮肤科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22年,是中国最早的皮肤性病学科之一,于2002年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是博士后、博士生及硕士生培养点,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科室为拥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银屑病、性传播疾病、激光美容治疗、皮肤组织病理诊断等多个诊疗中心,涵盖急诊、病房及实验室的大型学科,定期派驻医师前往澳门离岛分院工作,并与北京市第六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皮肤科积极开展多项诊疗新项目,如皮肤镜、皮肤超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诊断、皮肤外科mohs显微描记手术、微创腋臭手术、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等。此外,以皮肤科为发起科室,组建了恶性皮肤肿瘤/黑色素瘤和皮肤淋巴瘤mdt团队,致力于为皮肤肿瘤患者,制定最先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中医科

北京协和医院于1955年成立中医办公室,1961年正式命名为中医科,当时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1979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医疗方面:设有中医综合、中医糖尿病、中医风湿免疫病、中医肝炎、中医肿瘤、中医美容、中医妇科、中医治未病、针灸等多个亚专业门诊及4个中西医协同联合门诊(糖尿病、睡眠障碍、老年病和缓和医学)。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以上,约50%为外地疑难病症患者。病房现有床位20张,以收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病、风湿免疫病为主,兼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适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疾病;科室有在职医护人员4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12名、护士10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

血液内科

1934年,内科的血液内科专业组成立。1980年,成立大内科建制下的血液内科。1990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血液学国家重点学科点(与医科院血液学研究所联合),2006年被卫生部及北京市批准为首批血液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被批准为卫生部首批临床重点学科。科学设有红细胞疾病、血液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出血血栓性疾病等血液亚专业展。该科有三个病房,共62张床位,每年收治住院人数约近4000例,年门诊人数约5万余人次,年院内外会诊数2000例。科室下设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专业实验室,基本涵盖了血液病的各个领域,能完成常见血液病诊治所涉及的各项常规检查,包括血液和骨髓形态学、贫血相关检查、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检查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造血干细胞培养、融合基因检测、凝血因子检测等。 该科有在职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临床营养科

201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由原营养科和肠外肠内营养科合并组成,在中国率先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食品交换份”,成为国内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公认标准;率先进行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研究,为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临床营养科在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治疗膳食、慢性代谢性疾病营养管理、静脉输注途径建立、肠内营养输注途径建立、肠外肠内营养基础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居中国前列。科室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师5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营养师6人。其中10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心理医学科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是在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生理中心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科室重组成立于2006年5月。该科采用心身医学的理念,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

心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的前身是中国著名外科学家吴英恺创建于1952年的胸外科。心外科的特色是诊治疑难危重病例,收治的患者中过半患者合并全身多器官/系统病变、病情危重。在相关科室如心内科、麻醉科、icu、放射介入科、感染内科、免疫内科、普内科等相关的密切配合下,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达到了中国领先、国际齐平水平。科室开放床位24张,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灌注技师2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2名。全科年门诊量约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500余例,年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350余例。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00余台。

整形美容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始建于1952年,由中国整形外科创始人之一的宋儒耀教授创立。该科是国家卫健委整形美容专业重点专科之一,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卫健委整形美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所在单位,以及中华护理学会整形外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该科开设普通门诊、丰汇医美中心、国疗医美中心、普通病房、国疗病房、日间病房等6大诊疗单元,并于2024年9月1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设立医学美容部。科室年门诊量近5万余人次,年手术量1万余台,依托北京协和医院平台,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对疑、难、重、罕疾病诊治具有突出优势。亚专业涵盖了整形外科及美容外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乳房整形与再造、淋巴水肿、局限性硬皮病、瘢痕与瘢痕疙瘩、肿瘤修复重建、耳再造、慢性创面、面部年轻化、体型雕塑、眼整形、鼻整形、会阴整形、注射、激光技术等,部分亚专业手术技术、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科室有医护人员55名,其中医师30名(27人具有博士学位),包括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10人,在读博士后13人。护理团队25人(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包括伤口造口专科护士2名,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4名,疼痛消肿帖扎治疗师4名。科室另有技师、助理团队8人。

神经外科

20世纪30年代,关颂韬和赵以成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系统开展了三叉神经痛、功能区脑肿瘤、髓内肿瘤及外周神经病变手术,为神经外科亚专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冯传宜教授建立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王维钧、尹昭炎、任祖渊、苏长保、王任直等专家为协和神经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工作。科室设有垂体下丘脑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脑肿瘤、颅底肿瘤、脊柱脊髓疾病、神经急重症和功能神经外科七大专业组。科室开放病床49张,年手术量2000余台。科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创新诊疗中心主任等人员。

眼科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始建于1921年,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初期最早设立的科室之一。多位当时国际顶尖的眼科学家曾在协和眼科任职,被誉为"东方的维也纳眼科中心",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学术水平。眼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内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眼底病智能诊断及药械研发与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科室设立了眼底、神经眼科、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病及屈光、葡萄膜炎、斜弱视和眼视光、眼遗传和电生理、眼整形和泪道九大专业组,是中国眼科疑难疾病诊治中心之一。科室共有在职员工160人,其中医生69人,高级职称医生32人。科室开设普通门诊、特需门诊、国际医疗门诊,年门诊量20万人次。眼科病房床位49张,手术间6间,年手术量2万余台,平均住院日2·3天。

肿瘤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是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国家卫健委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科室、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首批专科研究病房、东城区肿瘤治疗及西城区肿瘤防治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委单位。科室致力于各种实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形成了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食管、胃肠、肝胆胰)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软组织肿瘤及罕见肿瘤如间皮瘤、黑色素瘤等亚专业团队,开展化疗、热灌注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药物治疗。科室有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7名、研究员2名。科室现有3个病区:西院肿瘤内科一病房、肿瘤血液二病房、门诊化疗诊区,年门诊量逾60000人次,住院病人达6000人次。科室还承担着高干保健、援澳支边等国家和北京市医疗任务。

呼吸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是由中国已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朱贵卿教授创建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专业。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呼吸科专业科室之一,呼吸内科是中国一流的呼吸科学临床和研究中心及呼吸疑难病诊治中心,拥有众多的中国呼吸专业的老前辈或知名教授。曾在或正在这里执教和工作的既有荣获“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 的罗慰慈教授和朱元珏教授,亦有荣获“中国呼吸医师奖” 的黄席珍教授、李龙芸教授、蔡柏薔和陆慰萱教授,还有荣获“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杰出贡献奖”的林耀广教授等人。

协和呼吸科包括11个分组,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睡眠呼吸障碍组、间质性肺病组、肺癌中心、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组、哮喘组、危重症医学组、感染组、介入组、呼吸治疗组和控烟组。呼吸科在职医生共有33人,包括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0人和主治医师13人。

麻醉科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于1952年正式创建,是首批麻醉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首个教育部高等院校麻醉学重点学科单位、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单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6、7、13届主任委员单位,连续15年在中国麻醉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第二。麻醉科先后牵头多项麻醉与预后相关临床研究、低体温预测模型、围术期低体温结局研究、pops数据库搭建、围术期合理用血方案、慢性疼痛流行病学调查等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

耳鼻喉科

从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伊始,耳鼻咽喉科已独立建科,中国耳鼻咽喉科学著名的专家如刘瑞华、李宝实、胡懋廉、郎健寰、张庆松、徐荫祥和林必锦等教授都曾先后在该科工作,其中很多专家先后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建立了耳鼻咽喉学科。科室分设耳科学组、鼻科学组、咽喉头颈学组。另设有人工耳蜗中心、助听器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中心、临床听力学实验室、颞骨颅底显微外科解剖及技术实验室和耳聋基因筛查实验室。该科有正式在职职工60人,科主任高志强教授,副主任陈晓巍教授,主任助理杨华教授和吕威教授,科主任秘书冯国栋副教授。共有正教授14人(在职8人,退休6人),副教授13人(在职10人,退休3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4人;在职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人。科室有普通病房病床数46张,特需病房床位10张,分设耳科学组、鼻科学组、咽喉头颈学组。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是北京协和医院成立最早的专科之一,由中国现代内科学泰斗张孝骞教授和著名消化病专家陈敏章教授亲自领导和培育起来。消化内科的亚专业齐全,设有炎症性肠病和胰腺疾病诊治中心、消化内镜培训中心以及胃肠功能和动力疾病诊治中心。

血管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是是中国最早开展血管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在主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及静脉疾病等领域诊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相关医疗成果多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等各类奖项。科室下设5个手术团队,额定床位46加8张。科室在职医护团队30余人。科室还拥包括专职科研助理及医生助理多人。科室下设5个手术团队。

口腔科

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成立于192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将其定位为:为一流临床医学院校提供服务与支持的口腔医学专业科室。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牙科学院的bert anderson任首任主任。1953年宋儒耀和王巧璋教授夫妇在原有的牙病治疗室的基础上组建了独立的口腔科,并先后担任口腔科主任。科室设有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组、牙体牙髓病学专业组、牙周病学专业组、口腔修复学专业组、口腔正畸学专业组,口腔种植学专业组、儿童口腔病学专业组、口腔黏膜病学专业组以及无痛牙科治疗中心。口腔科拥有约60台口腔综合治疗台、12张病床、103名医护人员(包括医生56名、护士42名、技术人员5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学科人才梯队趋于合理,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27人、住院医师12人。

放射科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学系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医学院中最早成立的放射学科。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开诊,放射科就成为其重要的科室。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涌现了谢志光、汪绍训、荣独山、胡懋华、刘玉清、李果珍、张铁梁、解毓章等众多中国著名影像学家,他们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多种放射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并举办全国性专业学习班。2001年,放射科通过国家教委评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放射科按照专业组,分为神经头颈、心胸、腹盆、骨肌及介入组。

风湿免疫科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由“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于1980年建科,作为首个国家教委风湿病学博士/博士后培养单位、风湿病学重点学科单位,卫生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级风湿免疫科专科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风湿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近9年连续被认定为教育部风湿免疫病重点实验室、国家风湿免疫病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亚太抗风湿病联盟“卓越中心”(aplar-coe)称号。科室共有在职教授21名、副教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主治医师11名,专职实验室人员7名,年门诊量15 余万人次,开放床位68张,年收治患者1200余人次,是全国公认的“疑难危重风湿病诊治中心”。

老年医学科

在美国中华医学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基金的支持下,北京协和医院院自2006年与美国johns hopkins医学院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系建立了老年医学合作项目,2007年成立了老年示范病房。科室在医院内组建了包括老年科医生、药师、营养科医生、康复科医生、心理科医生、护士、社工等在内的跨学科团队;率先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并推广老年综合评估;同时还开展了老年衰弱肌少症门诊、老年记忆门诊(医护联合)、老年围术期联合评估管理门诊、中西医协同联合门诊、老年医学科检后门诊、老年慢病药物治疗管理门诊等特色门诊。

普通内科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的建立起始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面向21世纪建设高质量、低成本的中国学术性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计划”。2001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综合内科病房,制定了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2004年3月,内科学系独立三级学科——普通内科(division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dgim)在北京协和医院率先成立。 科室特色门诊包括痛风专病门诊:为痛风患者进行诊断和药物治疗,同时注重长期随诊和非药物干预。普内全科门诊:面向东城等邻近社区开放,预约转诊患者,满足社区患者分级诊疗的需要。

泌尿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50年代由老一辈医学家虞松庭、吴阶平、施锡恩创建了一定规模的专科。60年代至80年代刘国振、吴德诚、臧美孚等专家教授将其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泌尿外科专业科室。科室设有男科、结石、肿瘤、肾上腺外科等亚专科门诊,有3个病区,病房床位数110张(普通病房92张,特需病房18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例以上,年手术量3900例次,其中疑难、复杂手术约占1/3。年门诊量已超过12万人次,年门诊手术(包括膀胱镜检查)4500人次。该科有医师35名,护士32名,技师3名。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2名,住院医师3名,研究生10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