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
校徽
解读:校徽标志物为一“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因而一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徽标志物。“木铎金声”作为北师大精神的具象化表达,集中体现了北师大的历史地位、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象征。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此为校训,由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启功先生所拟。启功先生曾如是说:“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习校训,理解如此。”
解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是启功先生从老校长等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师大校训紧扣“师范”二字,而且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八个字,生动地、带有诗意地道出师范院校办学的深刻理念,使这一校训亦具备了大师级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师大人的使命就是要薪火相传,接过老一辈交过来的接力棒,永远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永远让北京师范大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永远让“木铎长鸣,千秋万代”。
校歌
《北京师范大学校歌》 |
作词:梁振华等作曲:王诺文 |
木铎金声世所崇。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国运昌,民智弘,育人兴邦肩任重。巍巍师大,巍巍师大,兼济天下气如虹,巍巍师大,巍巍师大,育人兴邦肩任重。育才宏基千秋颂。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立天地,展鲲鹏,薪火相传志恢弘。巍巍师大, 巍巍师大,治学修身乐为公,巍巍师大, 巍巍师大,薪火相传志恢弘。 |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