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概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2002年招生42人,2003年~2010年每年招生50-110人,目前四个年级在校生总数超过300人。迄今为止,本专业已有六届毕业生,共已毕业442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居学校各专业前茅,各年该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四大课程群”(信息管理、组织运作与管理、信息技术基础和信心技术应用)课程体系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①信息技术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组织中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知道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组织管理,提高组织运行效率。②信息管理素质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建立、获取、分析和利用组织中的信息资源,自主完成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过程。③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学生了解组织运作与商业经营中的主要活动,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为组织创造价值。④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本专业下设商业信息分析方向和信息管理技术方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择业和个性化发展的求知需求。商业信息分析方向与组织运作管理联系紧密,侧重于解决基于信息搜集、分析与挖掘的组织运作信息管理问题,它以商业信息源、商业竞争情报为突破口,要求学习者掌握信息搜集、传播与组织的理论机制与实践经验,具备信息分析的数据挖掘的技术与能力,最终能够为组织运作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决策支持服务。信息管理技术方向在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之间建立纽带,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计算机技术知识,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从而检验其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成果,也要求学生在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过程中,逐步体会信息技术知识与组织业务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
本专业修业年限4年(3~8年弹性学制),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信息管理概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收集与组织利用、组织传播与知识管理、信息分析研究、数据、模型与决策、管理学、项目管理。
【专业实训与实践性教学】
本专业严格遵照教育部有关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坚持4年实习实践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windows程序开发、数据库原理、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学院已建立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46个,同时,学校(学院)依托本专业组织了教师工作坊、信杰团队、简历大赛、拓展训练等品牌学生团队和活动。
【师资队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构建了一支高起点的专业师资队伍,该专业中青年专任教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上的专任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且约有三分之一具有五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且老中青教师梯队初步形成,人才结构合理,实战能力较强。
【毕业去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共已毕业442人。部分毕业生在英国约克大学、美国三藩市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绝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居学校各专业前茅,各年该专业的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质量广获用人单位好评,也说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概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2002年至今,本专业每年招生150-200人,目前四个年级在校生总数超过600人。迄今为止,本专业已有七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已超过1000人,每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一直名列学校前三甲。因毕业生素质广获社会各界好评,招生规模稳步上升,新生录取质量逐年提高。
【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本专业按照“优品格、厚基础、高素质”的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良好职业操作技能,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研究或专业事务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课程和实践体系为主线,以六项专业技能(工作分析与素质测评、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为特色的专业发展路径,着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下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具有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的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顺应跨国企业及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培养通晓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知识,具有较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较强英语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本专业修业四年(3~8年的弹性学制),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员工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专业实训与实践性教学】
本专业严格遵照教育部有关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坚持4年实习实践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实验、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实战演习、专业认知实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学院已建立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30多个,同时,学校(学院)依托本专业开展了人才论坛、案例大赛、模拟招聘、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拓展训练等品牌学生活动。
【师资队伍】
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本专业已经建成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教师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四分之一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0岁以上的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具有五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
【毕业去向】
2002年至今,本专业累计已有七届毕业生,总数超过1000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学校53个专业中稳居前三甲。部分毕业生留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著名学府,部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行政管理工作。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人力资源管理——2+2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
一、专业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2+2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以下简称“人力资源管理2+2专业”)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南澳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伯恩茅斯大学,美国尤里卡学院等多所国际知名院校以学分互认形式联合开设的本科专业。录取学生大一大二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学习,大三大四结合个人意愿转入合作院校中的一所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可以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颁发的学士学位及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2+2专业按照“优品格、厚基础、高素质”的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良好职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学院结合院校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秀的办学资源,借鉴并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在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英语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理念的、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技能丰富、竞争优势显著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毕业生将能够在国内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海内外的跨国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并可以考取国内研究生和申请境外的研究生。
二、课程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2+2专业的课程与国外合作大学保持架构一致。在国内的两年课程中,除了英语的加强训练,还开设一系列专业课程,使学生更加适应后两年的国外学习。
1·专业核心课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积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员工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
2·专业选修课
管理信息系统、商法、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心理学、项目管理等。
三、特色亮点
1、权威的师资队伍:本专业已经建成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教师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四分之一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0岁以上的教师全部具有高级职称,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具有五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
2、严谨的教学体系: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已设定的课程及教学大纲,为了让学生在国内学习阶段就尽快适应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并积极采用国外的授课模式。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课堂及课后的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用英语进行沟通的技巧,合理安排课堂理论讲授和学生动手实践的结合,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理论结合实践,达到与国际教学完美对接。
3、境外学习经历:本专业的学生大学前两年在国内就读,后两年将在国外对接大学就读。境外学习经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扩大学生的视野。
4、国际认证双学位:本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学习结束赴对接国外大学学习两年,成绩合格可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学位及国外大学的本科学士学位。在毕业后求职或继续深造中都有更多的优势。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概况】
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2003年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创办的。本专业每年招生50—60人。迄今为止,本专业已有8届毕业生,每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一直名列学校前三甲。
本专业修业年限四年,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目标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念和良好职业操作技能,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科研机构从事公共事业行政管理、政策研究或专业事务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企业文化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政治学、行政学原理、法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公共组织理论、市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劳动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社会调查与方法等。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实训与实践性教学】
遵照教育部有关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本专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实训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应用软件实战演习、专业认知实习、社会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学院已建立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30多个。同时,结合本专业开展人才论坛、案例分析大赛、模拟招聘、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拓展训练等活动。
【师资队伍】
为适应专业发展需要,本专业已经建成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教师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四分之一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5%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70%以上教师具有六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
【毕业去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面宽。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2007年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中有的留学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有的考入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有的考入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有的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业概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2003年~2010年每年招生稳定50人左右。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成效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应用”的培养目标,面向各级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非营利性保险公司、各级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社会团体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体现多学科交叉下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以及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突破。作为综合性交叉学科,本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保险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并通过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关系、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等。
【专业实训与实践性教学】
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有关实习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通过与专业相关的多样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和水平;通过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通过聘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举办职业或专业讲座,让实践进入课堂;通过专业见习或专业实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目前,本专业已建立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践性教学基地29个。
【师资队伍】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专业教师队伍。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4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部分毕业生留学newcastle university、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学府,部分考入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各类型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财务管理
【专业概况】
财务管理专业于2011年首届招生,每届学生人数120——180人,学生新生录取质量相对较高。目前该专业4个年级在校生约为650人左右,另财务管理专业辅修学生120余人。
本着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在教学计划中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和实践性应用,目前已与台湾中山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阿得雷德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等多家海内外知名大学签订了长期、连续的学生合作培养协议,另与美国及英国其他几所知名大学的联合培养协议也正在签署中。其中与台湾中山大学的人才联合培养从2015年开始已全面实施,第一届学生30余人已完成赴台在台湾中山大学的学习;其他几所海外大学已有三批学生赴海外完成学习计划。
目前已有一届毕业生,学生就业率100%,据统计调查:98%就业岗位与本专业相关,主要分布在金融、会计师事务所、国家税务机关、国家财政部门、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等。
【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注重“财务”与“管理”的结合,培养掌握现代公司制和资本市场环境下财务基本理论和理财方法及会计核算,具有对企业财务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能够在企业与公司、政府与事业单位、资本营运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财务核算、投融资管理、资本运营、审计及财务分析与决策等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理论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会计、税务及金融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管理方法及技能的基本训练,能有效地组织单位资金筹集、调度和使用,能科学的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基本的科学分析与探索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理论课程和实践体系为主线,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具体体现在:
1·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本着“财务”与“管理”能力的结合原则,课程体系围绕财务管理专业需具备的四大知识领域展开。即设置与会计学、金融经济学、管理学、理财学四大课程群。
2·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专业实践课、融“教、学、做”于一体的专业主干及专业方向课,构成了本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在专业课程中,同时设置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其教学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体现“强专业”、“重实践”的课程指导思想。(2)第一学年以专业和社会认知教育为主,设置《导师工作坊》;第二学年以自主发展课堂为主,引导学生参入社会实践,完成《专业素质养成1》;第三、四学年,以个性发展为主,学生可自主选择开展企业调研、案例研究、专业证书培训等,完成《专业素质养成2》;第四学年第2学期,以岗位任职为目的,开展《毕业实习》。四年学习,实践教学贯穿始终。
本专业修业四年(3~8年的弹性学制),修满规定学分,且成绩合格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核心课程】
微积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初级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投资学、经济法学、税法、金融市场学、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专业实训与实践性教学】
本专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坚持4年实习实践教学不间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具体实训、实践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单项实训、财务决策综合实训、会计模拟实训、投资单项实训、企业税务管理实训、会计电算化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spss统计分析方法实训及导师工作坊、专业素质养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师资队伍】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课程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69%,博士9人,占56%,海外学习背景的有5人,占31%,大部分教师有5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
【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就职于各类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金融机构、国家税务机关、国家财政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从事理财或财务管理、金融、税务管理、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具有扎实的品牌管理理论素养及应用能力,熟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运作规律,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不同机构对市场营销人才多方面需求,具备全球视野、务实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营销渠道管理、品牌管理、营销策划
【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和进取精神;
2·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原理和运作规律,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实践能力;
3·具有较为广博的视野,能在多门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形成资料搜集、市场调查、综合分析、观点提炼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研究能力;
4·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cet-4级水平;
5·具有良好、流畅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会展经济与管理
【培养目标】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良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协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会议、展览、大型节事活动等的策划、组织、管理、营销、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
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策划与管理、展示空间与设计、会展市场营销、会展服务与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与管理、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专业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2·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系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会展策划、展示设计、会展组织与管理、会展营销、会展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会展企业经营管理、会展行业管理和会展实务操作等各项工作。
4·具有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cet-4水平;
5·具有良好、流畅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