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林业大学办学条件

北京林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共有17个院部,总计开设6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

北京林业大学院部及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学制(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林学4
林学(城市林业方向)4
森林保护4
经济林4
地理信息科学4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4
风景园林4
园艺4
旅游管理4
城乡规划 5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4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4
土木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4
物业管理4
市场营销4
人力资源管理4
会计学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方向)4
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4
统计学4
金融学4
数字经济4
国际经济与贸易4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4
生物技术4
食品科学与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
车辆工程4
自动化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4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材料与工程方向)4
家具设计与工程4
包装工程4
林产化工4
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工程方向)4
林产化工(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方向)4
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5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4
应用心理学4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4
商务英语4
日语4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
物联网工程4
数字媒体技术4
网络工程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
数学与应用数学4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4
生态学4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4
环境工程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4
视觉传达设计4
产品设计4
数字媒体艺术4
动画4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草业科学4
草业科学(梁希实验班)4
草坪科学与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学院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4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资料来源于

学科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有71个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32个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已开设4个自设交叉学科,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9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其中,林学和风景园林学2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学科建设情况
类别名称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风景园林学、林学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林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植物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林业经济管理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草学、国家公园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木本粮油加工利用方向)、机械工程(林草智能装备方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科学技术哲学(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学(林产品贸易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慧林草方向)、金融学(绿色金融方向)、法学(林业草原国家公园法治方向)
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学科(一级)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重点(培育)学科(一级)生物学
重点学科(二级)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草业科学、土壤学
重点学科交叉学科生态环境地理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
博士生招生学科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生物资源利用、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生态学、生态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装备与信息化、林业信息工程、森林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区学、城市林业、森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智慧林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风景园林
硕士生招生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哲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林业装备与信息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区学、城市林业、草学、农林经济管理、设计学、动画艺术学、森林学、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学、生态文明建设
专业硕士学位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英语笔译、机械、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村发展、风景园林、林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美术与书法、设计、应用心理、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
博士后流动站林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态学、草学、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林业工程、林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学、设计学等
专业学位授权点风景园林、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翻译、农业、林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应用心理、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金融、城乡规划
资料来源于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聘有专任教师14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共1046人,在任研究生导师1015人,博士生导师43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特聘专家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54人次,“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9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9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0余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1名,青年教学名师6名,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5名。学校教师获奖众多,有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贡献奖,1人获luc hoffmann湿地科学与保护奖,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北京市人民教师奖。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知名教师
类别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沈国舫、尹伟伦、张守攻、康振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院士)徐冠华、唐守正、方精云、崔鹏
“973”首席科学家孙润仓
国家“863”首席专家冯仲科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孙润仓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尹伟伦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余新晓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冯仲科、陈建成、余新晓等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冯仲科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冯仲科
林业部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余新晓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人选陈建成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人选王强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许凤、彭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王强、许凤、潘会堂、董丽、张凌云、张春雨、石娟、曹金珍、蒋建新、伊松林、张学铭、张东、王毅力、张盼月、王辉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人选冯仲科、余新晓
首届中国十大gis产业杰出人才冯仲科
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王强、齐飞
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李方正
科技部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许凤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孙丽丹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陈建成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燕
国家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戴思兰、董丽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尹伟伦、崔鹏
全国模范教师尹伟伦
全国优秀教师尹伟伦、曹金珍
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c)杰出研究者奖获得者崔鹏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崔鹏、孙润仓、许凤、彭峰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崔鹏
中国林业青年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冯仲科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余新晓、许凤、林箐等
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彭峰、张凌云、石娟、曹金珍、张东、王毅力
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许凤
国家林业局建国50周年成就展林业展区积极贡献奖获得者陈建成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陈建成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已建有1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项,北京市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质量工程
类别名称
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国家级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环境工程、风景园林、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学、园林、森林保护、草业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商务英语、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经济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产品设计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园林、农林经济管理、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林产化工、风景园林、英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环境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树木学》《森林培育学》《土壤侵蚀原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园林花卉学》《观赏植物学》《林木育种学》《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森林计测学》
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森林培育学》
国家级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ⅱ》
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发展与就业》《web前端开发》
国家一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林木良种多圃配套育苗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人工林抚育采伐作业及造材控制虚拟仿真实验》《黄土高原沟道侵蚀过程与防治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一流线下课程《森林有害生物控制 c》《森林培育学》《风景园林设计(双语)》《动物生理学 a》《心理咨询与治疗》《树木学》《草坪学》
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日语、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会计学、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林学、风景园林
北京市特色专业风景园林
北京市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双语)》《地质地貌学》《经济林栽培学》《草坪学》《食品工艺学》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森林培育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双语)》《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荒漠化防治学》《流体力学》《家具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web前端开发》《树木学》《荒漠化防治学》《家具设计基础》
国家级精品教材《物业管理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第2版)》《运动场草坪(第二版)》
国家级教学团队林学专业教学团队、园林专业教学团队、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团队、植物生物学专业教学团队、森林经营管理教学团队
国家级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风景园林设计ⅱ教学团队
北京市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风景园林设计(双语)教学团队、地质地貌学教学团队、经济林栽培学教学团队、草坪学教学团队、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

教学成果

北京林业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4年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共获得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以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3项;总计有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学校研究生60余人次在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国际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ifla-unesco)、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日韩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获奖教学成果
获奖年度奖项等级项目名称负责人/主持人
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森林经理学科建设和改造的30年实践宋新民、董乃钧、孟宪宇等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生态类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王礼先、朱荫湄、张启翔、张洪江、罗晶
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森林资源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尹伟伦、韩海荣、孟宪宇、叶建仁、胡庭兴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任恒祺(第二主持人)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科学系列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赵绍鸿(第二主持人)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林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尹伟伦、韩海荣、程堂仁、张志翔、郑彩霞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型大学”目标定位下本科教学“分类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宋维明、韩海荣、张戎、程堂仁、冯铎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多维实践育人体系,培育树型生态环境人才宋维明、骆有庆、于志明、张戎、孟祥刚等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跨校的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许崇任、张雁云、邵小明、饶广远、刘全儒等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分段式、三师制、联动化园林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李雄、杨晓东、刘燕、张敬、王向荣
198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道路的理论和实践高志义等
1998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统编专科测树学及实习指导成套教材》孟宪宇等
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流域管理学》王礼先
2021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园林花卉学(第3版)》刘燕、李秉玲
2002年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资源分享,优势互补,探索高校合作办学的全新模式》程堂仁
2002年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陈丽鸿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三阶递进、四位一体”教学能力提升体系的研建与实践骆有庆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1358质量工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安黎哲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风景园林设计 1”为例李雄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通专并举—科教融合—思政同行”水保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王玉杰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虚拟践实,线上线下,融汇大势”经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薛永基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八要素自驱动闭环式”林业高校在线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黄国华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新时代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于志明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新时代水土保持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张志强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林业院校机电类本科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张军国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共融、共建、共享——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王向荣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础美术教学支持专业教育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高汶漪
202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中心、四联动、五环节:风景园林实践教学和示范基地建设与成效李倞(jìng)
资料来源于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弘扬“开放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胸怀,与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和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发起“候鸟迁飞通道国际科教联盟全球倡议”。全面参与支持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承接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运营工作。与全球近百位专家合作开展双碳、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前沿研究。积极参加“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高校联盟,持续增强全球影响力。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国际竹藤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战略协议。与法国农业科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孵育并建立10余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以及海外暑校等多种形式的海外项目,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着力提升开放办学能力。连续18年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累计培训发展中国家林业官员600余人次。。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