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交通大学办学条件

北京交通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8月,有本科专业71个;截至2024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下设21个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院系情况表
二级学院本科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人工智能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金融学、会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工程管理、劳动经济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铁道运输)、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交通运输(民航运输)、交通工程、交通运输(智能运输工程)、物流工程、电子商务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铁道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检测与控制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牵引电气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国际班)
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法 学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智慧环境与低碳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保密技术、保密管理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学科实力雄厚,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成效显著,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在国内外知名的学科排行榜中稳步提升,15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5次排名世界第一;17个学科入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12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排名;24个学科入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继续蝉联全国第一;8个学科进入esi前1%,工程学保持esi前1‰。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工作站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截至2024年8月,有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
部分特色学科与科研站点
类 别学科名称年 份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一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2023
esi前1‰工程学、计算机科学202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力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工商管理、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学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2010
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外国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公共管理、设计学-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3233人,其中专任教师211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51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2035人)。学校有全职和双聘两院院士共1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各类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教师8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人才项目情况
类 别名 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马志明、姚建铨(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曾广商(双聘)、施仲衡、徐寿波、陈志南、翁宇庆(双聘)、陈湘生(双聘)、张宏科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安詹·博斯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玉凤、陈后金、荣朝和、王移芝、阮秋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张秋生、高自友、赵耀、宁滨 、刘伊生、张明玉
ieee fellow和敬涵、张宏科、艾渤、钟章队、赵耀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张明玉、韩振峰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开放课程25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主编4本、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1个。

部分质量工程
类 别名 单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经济学、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管理、经济学、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保密管理、财务管理、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土木工程、铁道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英语、西班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软件工程、建筑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法学、环境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算法设计与问题求解、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之路、企业资源计划、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路、电力系统分析、离散数学、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高速铁路网行车组织全过程管控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隧道典型施工工法虚拟仿真、高速动车组检修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数据结构(a)、会计学原理、供应链管理、结构力学、机械原理、轨道车辆装备、电机学、大学物理(a)ⅰ、ⅱ、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室制实训创新ⅱ、采购管理、基础工业工程、卡通设计、人人都是艺术家-美术造型基础、实用统计软件、量子力学、无机与分析化学(ⅰ)(ⅱ)、电磁场与电磁兼容、材料力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热力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操作系统、高速铁路概论、轨道车辆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交通安全工程、智能车控制虚拟仿真实验、5g电波传播与无线信道测量虚拟仿真实验、城市电气化交通系统高效用能虚拟仿真实验、运输经济学、建设项目管理、商务英语(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通信电子线路、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管理运筹学(a)、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设备a、通信原理、轨道工程(a)、钢结构设计原理、测控系统设计、道路工程、操作系统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物流学、电子商务、交通规划、大学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与系统、erp理论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大学英语、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工程力学、交通安全工程、桥梁工程、数字图像处理、运输经济学、运输组织学、高速铁路纵横、交通博览、铁路史话、金融与生活、走近数字技术(1~5讲)、物流与生活、大学计算机-计算机思维之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运用、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电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学院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获评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选,获评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获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3年,学校成为首批入选教育部“101”计划试点高校,计算机科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部分教学成果展示
荣誉及级别名称年份
本科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新工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改革与实践2022
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等奖支撑高铁名片构建"三高四方五环节"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2022
首批入选教育部“101”计划试点高校2023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截至2024年5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美、英、德、法等52个国家的273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在巴西坎皮纳斯建有孔子学院;发起成立可持续交通全球大学联盟,加入国际铁路联盟、国际铁路合作组织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uic高速铁路高校联盟牵头单位,不断提升国际铁路领域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牵头成立中美、中俄、中英和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