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化工大学历史沿革

北京化工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化工学院(1958年-1994年)

1958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审批,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的化学系科部分合并组建北京化工学院,隶属原化学工业部领导。9月15日,正式开学,此日定为校庆日。建校初期,设有3个系1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150人,专业设置除基础化工外,还设有同位素分离、无机盐、国防化工、高能燃料等绝密专业。

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

1978年,招收首届研究生,同年10月,北京化纤工学院(今北京服装学院)从学校分出。

1981年11月,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84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1953年,北京化工学校创建。同年,天津海洋化工学校、西南窑业学校并入北京化工学校。

1963年,北京有机化工学校并入北京化工学校。

1968年,北京化工学校更名为红药工学校。

1969年,红药工学校撤销,部分并入陕西兴平化工学校。

1973年,红药工学校复校并更名北京化工学校。

1984年,北京化工学校升格为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1994年至今)

1994年2月,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6年4月,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为西校区。 同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98年9月,国务院同意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1年7月,通过国家“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

2002年,科技部、教育部同意学校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6年2月,经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共同批准,成为首批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校。

2007年3月,成为教育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7月,成为教育部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9月,入选中国教育部、财政部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同年,首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008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行列。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2013年4月,中国政府与匈牙利政府签署协议,成立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学校为中方合作院校。

2015年10月,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市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研究中心。

2016年,入选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

2017年2月,获批成立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法方为巴黎国立高等化工学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昌平新校区正式启用。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4月,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批准,学校中关村示范区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获授牌。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月,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3年,北京化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在朝阳校区举行。会上,11家企业受聘为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理事单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