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综述
丰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3000多年前,燕都蓟城依托莲花池水系开始建造,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曾提出“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的论断。860多年前金中都的辉煌拉开北京建都史的序幕。卢沟桥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古老最长的十一孔联拱石桥,以“马可•波罗桥”闻名于世。宛平城建于明代,是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南苑作为五朝皇家苑囿,成为古都生态文化的涵养地。戏曲、花卉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戏曲文化周、“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地名由来
“丰台”地名由来,一说因合字得名,取金代“丰宜门”外“拜郊台”各一字,得名“丰台”;一说为谐音,认为金代有“远风台”,明朝有“风台村”,“丰台”为“风台”谐音。文物古迹
丰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金中都城垣遗址、金中都水关遗址、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二七机车厂等遗迹皆在丰台。
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在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前73年—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毗邻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有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国历代帝王陵展览,还举办模拟考古、汉文化娱乐活动等。地宫规模宏大,结构特殊,使用的是汉“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整个地宫是由几百立方米的柏木、楠木等珍贵木材构筑而成,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墓道内随葬有三辆车,11匹马,乃实用真车马,史载是专供皇太子及诸侯王乘坐的“朱斑轮青盖车”。出土文物千余件,有铜器、铁器、玉器、漆器、玛瑙器、金器、陶器及丝织品等。地宫遗址及车马遗迹是中国唯一的原址上保存完好的大型汉墓遗址,是研究中华汉文化及北京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金中都水关遗址
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40号,凉水河以北50米处,建于金代。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中都水关建于金中都修建之时,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修建在永定河冲积地带的沙层之上,石木结构。该遗址是金中都南垣水关的遗迹,遗址上半部建筑已毁,遗留下来的基底部分保存较完整,主要由城墙下过水涵洞底部的木桩、木枋、地面石、洞内两厢的残石壁、进出水口两侧的四摆手及水关之上残存的夯土城墙五部分组成,全长43·4米,过水涵洞长21米,宽7·7米,平面呈“八”形,南北向,北部为入水口,南部为出水口。据推断,该遗址应毁于元代中、晚期。
金中都水关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水关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处完整的金中都建筑遗址,是确定金中都城址和水系的重要实物。该遗址还代表了金中都城市建筑的工艺水平,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与水利设施的重要佐证。同时,金中都水关遗址的发现可以基本复原历史上金中都城内一条重要水系的发源、流经方向和位置。证实了金中都的修建,基本上是仿照宋汴京的官式作法,这对于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金中都城垣遗址
金中都遗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其间中都城做为金朝的国都共历60余年,也是北京城在历史上作为王朝都城的开始,中都城周37里余,近正方形,故址略当宣武区西部的大半,北城垣在西城区的南界以内,北距复兴门大街约1里,金中都遗址其方位大致是,出右安门沿护城河岸西行至凤凰嘴村,是中都城的西南角,复兴门外黄亭子是西北角;宣武门内翠花街是东北角,永定门豁口外四路通是东南角,城门有:施仁、宣曜、阳春、景风、丰宜、端礼、丽泽、灏华、彰义、会城、通玄、崇智12座。现丰台区卢沟桥乡界内尚存西、南城墙遗址3处。
万佛延寿寺
万佛延寿寺,创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据清《日下旧闻考》载:“义井庵在广宁门外迤西十里,明万历中额曰‘万佛延寿寺’。后有大悲阁,中奉大士,高三丈六尺。阁前为明神宗敕谕碑,正殿前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碑,河南右布政使周锵撰。井在庙门外,今其地名为大井村。”
丰台大井村东丰台体育中心院内原万佛延寿寺大悲阁的旧址上,有一尊高达八米的千手观音菩萨铜佛像。菩萨像头戴宝冠,面部圆润光滑,神态庄严,典雅文静。铜像身材挺秀、比例匀称、形态生动,宛若一位“东方女神”。佛像的24只手,姿态各异,细柔灵活;佛身着短衣长裙,两侧垂有飘带,通身饰璎珞;衣裙上有线刻荷花、卷草纹饰。佛像足踏莲座,座正面浮雕腾云二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
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位于丰台区南苑机场院内,近代建筑。1990年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遗址原是清末神机营驻兵七营房旧址,也称七营房。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在七营房设航空署,并在此创建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后,于11月3日率部抵达北京南苑,将航空署改建成“陆军检阅使署”。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为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在此指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贿选总统曹锟,并将清逊帝宣统驱逐出紫禁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时,此处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抗击日军的指挥部。
非遗项目
截至2022年末,丰台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6项,其中国家级4项。饮食
月盛斋酱肉
月盛斋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创始人马庆瑞在前门外西荷包巷摆了一个摊子,主打卖“烧羊肉”。因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很快便声名远扬。后来,他在户部街开起了门店,店名月盛斋,一度成为皇家御用。月盛斋的酱肉老汤中,加了几味特殊的调料,例如砂仁、甘草等药用食用价值兼备的中草药。
冰花酥
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具有口感香脆无杂质,表面沾糖均匀,甜酥可口,桂花香味浓郁的特色。将水、碳酸氢铵、饴糖、鸡蛋搅拌均匀,再放入生油、桂花和面粉继续搅拌均匀,将面团摘剂,擀成长方形、八毫米厚的薄片,用椭圆和桃形模具压成生坯,将生坯表面粘附白砂糖,放入盘中,在生坯上面挤上金糕、桃嘴处喷红,放入烤炉中烤熟即成。
苏造肉
苏造肉是老北京特制菜肴,由清宫传出的做法。用多种中药和香料配合,有开胃健脾之功。烹制时,着重于文火煨焖,“苏造”包含“酥造”的含义。相传乾隆四十五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
豆面酥糖
习俗
买岁
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会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中顶庙文化节
艺术
戏曲
语言
丰台区使用方言为北京官话,主要语音特点有: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清声母入声字散归四声,各地在字的分配上不尽一致。四声调型比较一致。古泥、来母除个别例外,不相混淆。古知、照组声母合流,读[tʂ tʂh ʂ]。但有少数知、照组二等字读[ts tsh s]。不分尖团音,古精组和见晓组字在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前读[tɕ tɕh ɕ]声母。古疑、影母在北京读开口呼零声母的字,怀承小片和朝峰片读[n]或[ŋ]声母。一般能区分[-n]、[-ŋ]韵尾。儿化和轻声现象比较突出。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