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朝阳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朝阳历史文化

北京朝阳

历史文化

截至2022年末,朝阳区共有区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个,其中国家级6个,市级4个。

东岳庙会

座落在朝外大街神路街上的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间。由于受到皇室重视,每年东岳庙里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尤其是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的诞辰日,朝廷要派官员到东岳庙降香,城内居民也蜂拥于此,有资料载:“朝阳门外有古庙,以祀东岳天齐圣帝,规制宏广,像位崇严,为城东行宫第一,累朝岁时敕修,编庙户守之。三月二十八日圣帝诞辰,民间陈鼓幡幢,群迎以往,行者塞路。”

随着明、清两代东岳庙被列入国家祀典,由太常寺官员岁时致祭,民间自发的敬香祈祷活动便日胜一日,尤其到了三月中旬,春暖花开的时候,京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倾城趋齐化门”城南居民来庙,往往乘船直抵朝阳门水系,舍舟登岸,取道朝阳门外大街,以致街道上乘舆杂出,击毂肩摩,热闹异常。许多人樊香祈祷完毕,“取醉松林,晚乃归”。当时,逛东岳庙已经成为北京居民一年一度的春游活动。

东岳庙除了每年三月中旬开庙半月外,每月初一、十五也开庙,成为人们祭祀神灵,祈福禳灾的场所。但随着时局跌宕,民生凋敝,到了民国初年,东岳庙已开始逐渐衰败,冷落异常。“都人陈鼓乐旌旗,结彩亭乘舆,导驾出游,观者塞路。进香赛愿者络绎不绝。”的庙会盛景已经荡然无存了。

建国后东岳庙一度被学校、机关占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收复、重修。东岳庙一期工程收复面积约20000平方米,是原有面积的三分之一。修复后的东岳庙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

三官信仰的起源

三官信仰起源于远古先民对天、地、水自然崇拜。东汉时,张修创建五斗米道。它的主要道术是祷祝和鬼。并在祷祝术中进一步强调对天、地、水的崇拜。五斗道设有祭酒和鬼吏。祭酒这要传授老子的《道德经》鬼吏负责为病人请祷治病。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中介绍了五斗米道的“请祷法”“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鬼吏这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就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北京艺术灯彩

灯彩在中国至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主要源于灯节,汉代及其以前是上元灯节的滥觞期,经历代发展,至明清时的皇都北京达到高潮,成为极具特色的宫廷灯彩。

北京灯彩最初由皇家御用监宫廷造办处征召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制作,内务府设有专司宫灯、花灯库及工匠。北京灯彩是全国灯彩技艺的凝结,清末时灯彩艺人韩子兴(1887—1975年)曾在清宫里专事维修制作灯彩,辛亥革命后,他自办作坊,按照宫廷灯彩样式生产,尤以球灯深受欢迎,人称“球灯韩”。1957年他被市政府聘为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灯彩艺人李冬雪与他交结甚深,在灯彩制作上获得真传。李冬雪是天安门上挂的大红灯笼的主要设计制作者,其灯彩代表作“颐和园大戏台”曾在鼓楼展出。

北京灯彩融汇全国各地灯彩之精华,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宫廷艺术灯彩,是历史悠久的中华灯彩的典型代表,形成了一套世代相传严格的工艺技巧,其主要特色:一是材质精良;二是形式多样;三是精工细作;四是题材富有高雅寓意,具有扎制规整,彩绘精致,美化环境,安全适用,灯明火亮,高雅堂皇的富丽效果。

神路街琉璃牌楼

神路街北口的黄绿彩琉璃牌楼是明代万历年间,由宫中太监们集资建造的。历经了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但这座三间四柱七楼的牌楼依然保存完好。牌楼正间上方的石匾宽2·8米,高0·9米,匾文系明人所书,南面写书“秩祀岱宗”,北面书“永延帝祚”。与牌楼隔街相对的就是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供奉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庙宇的创始人是玄教大师张留孙及其弟子吴全节。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两院组成,占地6万平方米,殿宇房屋六百余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庙宇。从琉璃牌楼起,沿着240米的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已拆除)、洞门牌楼、瞻岱门、岱岳殿、育德殿和后罩楼,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弘。岱岳殿与育德殿之间,由穿堂连接,形成“工”字形格局,是典型的宋元建筑形制;阜财殿、广嗣殿檐下转角处的鸳鸯交手,仍保持着元代的建筑特点,这在北京地区已十分罕见,值得一看。

民国以来,时局跌宕,民生凋敝,东岳庙也渐趋衰落。建国后,东岳庙被学校和机关占用,沉寂近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重新整修,于1999年作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向社会开放。

土城

元大都城垣遗址位于北三环路北侧,元大都的兴建,始于元至元4年,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城基宽24米,项为8米,高约16米,总周长为28·6千米。

明朝重建北京城时,以元大都城墙为基础,但北城墙向南移2·5千米,全部建成包砖城墙,因此元大都的北城墙和东西城墙和北段(俗称土城),得以保存下来。

元大都城垣遗址1987年开放,种植大量松树、洋槐、柳树、毛白杨、海棠和藤萝等,形成了绿色长廊。

十方诸佛宝塔

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末及民国年间曾重修。塔建于原延寿寺内,故有延寿寺塔之称。寺院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焚毁,破坏殆尽,只存此塔及几座残断碑碣。

塔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实心砖塔,故无法登临。通高25·18米。1959年重修一次。1990年前后再次重修。

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王四营苗圃。该塔为九密檐式砖塔,平面为八角形,下部为两米高的塔座,塔身正面有券拱门洞,上部出檐九层。该塔全高为30米,已经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电台

该电台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北洋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宣传建立的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功率的电报通信台。因坐落在朝阳双桥地区,故又称“双桥电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该电台改为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到1948年12月15日,由中国共产党接管该台。从此电台回到人民怀抱。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情况就是从这个电台发送到世界各地的。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