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建筑大学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单位,有35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制 | 授予学位 |
---|---|---|---|
未来建筑技术学院 | 建筑箐英班 | 4+5年 | 建筑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
工科试验班 | 3+5年 | 工学学士 |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建筑学(实验班) | 5年 | 建筑学学士 |
建筑学 | 5年 | 建筑学学士 | |
城乡规划 | 5年 | 工学学士 | |
风景园林 | 5年 | 工学学士 |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5年 | 工学学士 | |
环境设计 | 4年 | 艺术学学士 |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实验班) | 4年 | 工学学士 |
土木工程(新一代智慧建筑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土木工程(智慧城市道桥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土木工程(智慧城市地下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土木工程(低碳与高性能建筑材料) | 4年 | 工学学士 | |
交通工程(智能交通) | 4年 | 工学学士 | |
智能建造 | 4年 | 工学学士 | |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班) | 4年 | 工学学士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与低碳) | 4年 | 工学学士 | |
环境工程(海绵城市建设) | 4年 | 工学学士 | |
环境科学(碳减排碳中和) | 4年 | 理学学士 | |
环境生态工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 | 4年 | 工学学士 |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建筑智能控制与机器人) | 4年 | 工学学士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班) | 4年 | 工学学士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城市电网) | 4年 | 工学学士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年 | 工学学士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4年 | 工学学士 | |
人工智能 | 4年 | 工学学士 | |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实验班)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工程管理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工程造价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工商管理(资产管理与商业分析)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城市管理(城市更新与运营) | 4年 | 管理学学士 | |
法学 | 4年 | 法学学士 | |
社会工作 | 4年 | 法学学士 | |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辅修专业 | 2年 | - | |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 遥感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 4年 | 工学学士 |
导航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测绘工程(智慧城市类) | 4年 | 工学学士 |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智慧城市类) | 4年 | 工学学士 | |
遥感科学与技术(智慧城市类) | 4年 | 工学学士 | |
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 机器人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智能制造工程 | 4年 | 工学学士 | |
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化系统及高端装备) | 4年 | 工学学士 | |
工业工程(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 | 4年 | 工学学士 | |
车辆工程(实验班) | 4年 | 工学学士 | |
车辆工程(智能轨道车辆) | 4年 | 工学学士 |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大数据应用) | 4年 | 理学学士 |
注:表格信息据学校官网显示参考文献: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建筑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拥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3个。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龙头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工科整体优势进一步凸显,70%位列 b 档次。“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类别 | 专业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建筑学、土木工程 |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建筑学、土木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建筑学、土木工程、设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建筑遗产保护 |
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 | 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商管理、风景园林、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机械、城乡规划、建筑学、社会工作、法律、应用统计 |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 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 |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 工程学、环境/生态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建筑大学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785人,高级职称教师474人,教授169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有国家级人才称号23人次,省部级人才称号146人次。拥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人才项目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人才项目青年项目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北京学者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北京市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青年北京学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1人、世界人居奖获得者1人。类别 | 姓名 |
---|---|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mark van loosdrecht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李爱群 |
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 | 王坚、戚承志、季节、蒋捷、李海燕、刘祥磊、解琳琳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李爱群 |
百千万工程人才国家级人选 | 戚承志、蒋捷、曾德民 |
国家教学名师 | 李爱群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 胡越、张杰 |
全国优秀教师 | 肖建杰、秦红岭 |
中科院人才项目入选者 | 周若华、齐吉琳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李俊奇、蒋捷、戚承志、曾德民、徐世法、胡越、李爱群、高大文、季节、郝晓地、杜明义、王瑞祥 |
北京学者 | 李爱群、王随林、徐世法 |
北京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杰出人才 | 徐世法、李爱群、王随林 |
北京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季节、杨建伟、王崇臣、刘永峰、侯妙乐、李海燕 |
北京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 | 陈静勇、欧阳文 |
北京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 牛润萍、焦驰宇、张溢木、王利萍 |
百千万工程人才北京市级人选 | 戚承志、王崇臣、胡越、王瑞祥、王衍学、季节、杨建伟、刘永峰、侯妙乐、李海燕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高大文、王坚、高岩 |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 季节 |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 徐世法 |
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 郝晓地 |
青年北京学者 | 李海燕、侯妙乐、王衍学 |
北京市教委长城学者培养计划 | 王崇臣、季节、刘永峰、杨建伟、李海燕、王红春、侯妙乐、焦朋朋、穆钧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 焦朋朋、谢天成、曹达啟、李海燕、侯妙乐、陈红兵、陈韬、牛润萍、刘扬、索智 |
教学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建筑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有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测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交通工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程造价 |
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 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环境科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环境设计、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交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造价、机械电子工程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建筑大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初步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化创新中心和7个专题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与48个国家和地区的126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务实推进了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研究。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已有来自30个国家的91所院校和企业校加入,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类大学国际联盟。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培养中外学生近千人。举办的暑期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教育品牌项目。
2025年4月24日,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