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斗卫星手表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斗卫星手表诞生历程

北斗卫星手表

诞生历程

纪事

2011年1月18日,第一只北斗卫星手表诞生。

2011年4月28日,北斗卫星手表通过总参谋部测绘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公司联合主办的技术鉴定会鉴定。

2011年5月09日,北斗卫星手表在上海世博会正式亮相。

2011年9月20日,北斗卫星手表正式进入民用市场销售。

2012年6月28日,北斗卫星手表首次亮相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览会。

2012年12月31日,北斗卫星手表荣膺cctv-2“环球十大新锐科技“。

2013年5月15日,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北斗卫星手表受邀参加了此次卫星导航学术交流展会。

2013年6月27日--30日,第24届中国国际钟表展览会上,天奥电子携北斗手表最新产品在本次展会上隆重登场,北斗家族的其他系列产品集中展示精彩纷呈,将“品质、科技和时尚”的理念完美呈现。

9月25日 ,亮相2013年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暨展览会

10月15日 ,我国第二代北斗手表亮相科博会。第二代在外形设计上更加美观,整个产品更加轻薄,功能更加齐全。它不仅包含了国外卫星手表普遍具备的自动校时、定位等功能,还具备了高度计、指南针、气压计等更加全面的功能。

革新

2011年1月18日,第一只北斗卫星手表诞生。它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授时,与我国“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时时联动,时间精度控制在0·1秒之内。从此,这部宏大的时间简史进入了精准计时新纪元。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我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三颗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在工作中,北斗一号卫星定位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的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和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从而达到准确计时。这也意味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感知征服又迈进了一大步。

除了系统上的革新,北斗卫星手表还具备创新的技术措施和制作工艺,进一步保证了计时的及时准确。

首先北斗采用自有的快速授时专利技术,将原来一次的北斗授时时间由30-40秒缩短到8秒钟左右。另外,北斗还具有高精度授时的专利技术,在保证北斗手表高精度的情况下,减少了接收卫星的授时时间次数,提高了效率。

在接收系统上,北斗也匠心独运。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创新思维,利用共型天线的设计思路,开发出了北斗独特的接收系统,一方面减小了北斗接收天线的尺寸,另一方面将天线周围的金属影响减到最低,确保了北斗接收天线性能指标,满足了北斗卫星手表的要求。

同时,“双显同步追针机芯”也为北斗的出彩锦上添花。这是一种混合数码及机械动力机芯,每颗零件的精度最大公差只有0·007mm,即是1/10条发丝的大小。其原理是通过设定数字显示时间,其内置指针式微型马达机芯起动自动同步追针功能,从而达到人性化高智能及准确的目的。可以说,这是北斗卫星手表一颗强大的内“芯”。

产品荣誉

北斗卫星手表荣膺央视“环球十大新锐科技”。据了解,《环球新锐榜》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每年年末举办的一个榜单类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审视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经专家委员会的推选,形成年度榜单。2012年上榜的环球10大新锐科技分别为:微软同声传译软件、ibm提速100倍的芯片、毫秒不失的北斗卫星授时手表、可见光通信、宝马未来超级警车、移动支付拉卡拉、壳牌巨型天然气采集船、太阳能柔性电池板、贝尔实验室的通信魔方、大众娱乐应用愤怒的小鸟。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