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大青年研究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大青年研究段性成果

北大青年研究

段性成果

经过七年多的积累和发展,《北大青年研究》在刊物文章水平提升、作者队伍扩大,以及工作实效性增强、学工队伍能力素质提高和对外辐射影响扩展等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可喜阶段性成果。

1.文章质量逐年提高,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多年来,依托杂志平台推出了大批由我校各系统干部教师撰写,具有实践意义、理论价值和学术水平的理论成果。2011年杂志共刊发文章102篇,总字数约50万字,经编辑部推荐被校外核心和权威期刊转载的文章达63篇,转载率首次突破60%。发表范围包括《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青年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核心期刊和《北京教育·高教》、《北京教育·德育》、《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学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领域内权威期刊。

在杂志刊发文章的基础上,杂志编辑部分别于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出版发行了《跨越与转型——北京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编》、《实践与探索: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选编》和《创新与发展——北京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编》等系列专著,全面呈现了北大学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也成为学工系统理解传统、交流思想、创新工作的全新教材。

2.作者队伍迅速扩充,理论研究热情高涨

《北大青年研究》的稿源锁定学生工作队伍、学校管理部门、专家教师群体,通过充分整合学工经验与理论实践的相互转化,提高杂志整体文章水平。每年都会涌现大批优秀作者,为杂志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以及新鲜的工作思路与创新理论成果。在每年的年度编委会上都会对优秀作者进行表彰和鼓励,为作者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和群体的扩大提供了示范性榜样。在多方努力下,北大学工队伍对理论研究呈现出持续高涨的热情,每期征稿都能收到近60篇高水平文章。编辑部严格按照专业刊物的标准,认真把关和编校,切实保证文章的质量,用稿率接近50%。

3.工作时代性增强,贴近青年成长发展

《北大青年研究》除了关注德育工作、第二课堂建设的工作实践的前沿发展以外,同时坚持将传统育人理念方法与当前形势热点相结合,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尤其关注如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引领学生健康发展为主题的经验、方法和规律探索。

以近年为例,针对网络化发展形势,杂志以理论研究反推工作实践,大力推动辅导员掌握各种新媒体信息发布、传播、沟通手段,尽快适应以人人网、微博为代表的多媒体交流、互动新平台,为实现“全方位育人”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微博、校内、飞信和bbs与学生进行沟通已成为北大学工队伍的基本方式,网络话语的主动权进一步稳固。

4.对外辐射影响加强,杂志品牌效应凸显

近年来,杂志文章外推数量稳步大幅增长,且去向主要为校外核心和权威期刊,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编委会成员中有多位校外编委,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刘书林、《中国青年研究》社长刘俊彦、《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彭庆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副社长谢成宇、《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寇红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周文辉、《高校辅导员》编辑部主任夏晓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郑端等。

青年研究中心和杂志编辑部在做好编务工作的同时,也充分利用杂志平台开展各类交流研讨和成果推广活动,以进一步扩大《北大青年研究》服务对象和范围,有效提升青年理论研究对学生工作实践的反哺能力。开展的各项活动受到了多方面社会媒体的特别关注。2011年举办的“北大青年研究成果转化与学生工作实践推进”座谈会,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香港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大量报道、转载。当年,中国青年报以《北大青年研究中心引导青年实现“集体成长”》为题,专题报道《北大青年研究》杂志集实践探索与方法研究为一体,准确把握青年思想和文化传播规律,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六、杂志发展前瞻

立足于杂志的未来发展与学工队伍研究能力建设,杂志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谋发展、求突破,在“精致化”理念的指导下夯实理论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学工队伍的研究能力与素养。

第一,实现杂志编辑与平台建设的统一。积极发挥理论交流功能,稳步提升辅导员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工作持续发展和个人不断成长的良好格局。

第二,实现实践探索与学科探索的统一。针对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双重需要,整合北大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既做好“理论孵化器”,同时发挥“实践推进器”作用,助力成果转化与运用。

第三,实现理论研究“科学化”与“专业化”的统一。既要大力提升学工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也要积极增强队伍研究的专业化能力,并在“精致化”理念的指导下,推进刊物的持续创新发展,建设好北大学生工作队伍交流思想、共同进步的平台。

第四,实现全国视野与国际标准的统一。一方面,北大作为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的排头兵,应当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的模范作用,尤其在理论研究领域内给全国其他高校的学生工作提供借鉴与示范;另一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拥有国际化的广阔视野,国际化背景下的理论研究工作也应当参照全球标准,逐步形成符合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的学工创新视野。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