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伍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工作队伍主要由专兼职编辑团队以及全体学工干部为主体的作者群构成。杂志始终坚持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刊物平台,竭诚服务学工系统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战略,不断提升学术化、专业化水平,全力发挥理论“孵化器”和实践“助推器”作用。
1.完善专兼职编辑团队建设,着力提升编辑专业化水平
《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设在北大青年研究中心,杂志主编由中心主任担任,已基本构建了由青年研究中心、学工部、校团委和医学部学工系统相关工作人员担当常任编辑,院系及相关单位代表担任流动编辑的工作机制。专兼职编辑在充分参与每期杂志专题拟定、组稿以及文字编辑、校对、外推等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学校学生工作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沿的紧密联系。
编辑部坚持“专业化”办刊标准,结合编辑出版学科的专业规范及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以及编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通过编写和修订《<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工作手册》,对出刊流程和编辑规范进行系统梳理,并以“精致化”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增订完善。邀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北京教育·德育》资深编辑包和春等杂志编辑专家主讲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进行专题培训;参加《思想理论教育》和《北京教育》等期刊主办的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队伍能力。
2.全面覆盖广泛作者群,有效拓宽理论研究视野
杂志作者群覆盖了学生工作系统的全部干部教师,以及党办校办、教务部、人事部、国际合作部、保卫部、特殊用房管理中心、餐饮中心等管理服务部门的一线学生工作者,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部等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也从教学安排、学术研究的角度对青年工作进行了独到思考。
为不断提升北大学工队伍的能力素质以及北大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青年研究中心和杂志编辑部尝试发挥实践“推进器”作用,不仅积极引导理论成果转化,实现认识对实践的反推作用,同时借助人物榜样、典型方法、系统理论的“杠杆效应”,努力实现“外部信息、资源、力量”的内化效应,积极构建内驱型自主创新机制,打造学习型编辑部和作者队伍。
为加强同兄弟院校的合作,青年研究中心和杂志编辑部还积极组织发起“高校青年工作研究阵地建设交流研讨会”,开展深度交流,向兄弟院校展示北大学生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同时借鉴兄弟高校的好做法、好思路、好模式。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