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里杜鹃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百里杜鹃相关文化

百里杜鹃

相关文化

民间传说

关于杜鹃花,彝族历史上有两个传说。一说百里杜鹃一带很久以前没有花,有个叫策耿纪的天神派彝族英雄支格阿鲁上天去找树种到凡间栽种。支格阿鲁上天去后,看到树种特别多,就一样抓一大把,到凡间来洒种时,东一把西一把地洒。百里杜鹃一带正好洒的是杜鹃花种,二三月就长出树来,一年长一节,三年长成大杜鹃树,开满杜鹃花。另一个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天突然破了5个洞,洪水朝天,淹没了大地,彝王支格阿鲁的母亲把刚刚降生的小阿鲁装进葫芦,随波漂走,后被天神策举祖所救。支格阿鲁长大后,策举祖派三女儿索玛蔚和支格阿鲁到人间治水,随后,两人产生了感情并繁衍了后代,水患治理好后,策举祖召回索玛蔚,此时的索玛蔚已经无法丢下神王支格阿鲁和她的子孙们,她灵机一动,随即变成了一株杜鹃花树,躲过了策举祖的召唤,后来,又从一株杜鹃花树繁衍成了千千万万株。

“乌金”和“金坡”的由来。“乌金”取自于一个名叫乌勇的男青年和妻子金秀,相传夫妻二人为造福当地居民,携手上山挖洞找煤,九十九天过去了,煤没有找到,却不幸双双累死洞中。人们见他俩很久都没出来,便相约前去寻找,洞口刨开,却不见人,只有满洞乌黑发亮的煤,原来是俩人变的。为纪念这对夫妻,人们便将煤命名为“乌金”,把这座大山取名为“金坡”,也就是今天的百里杜鹃风景区。

红色故事

1936年初,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王震、萧克等率领下挺进贵州,进军黔西北,强渡鸭池河,克黔西,夺大定(今大方县)、毕节,并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扩红”运动。2月14日,国民党郝梦龄先遣队从黔西县城北面的煤洞场(今百里杜鹃管理区金坡乡)向大定县城以东的黄家坝地区(今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进发,妄图与正在追击红二、六军团的万耀煌纵队从东、南两个方向形成夹击,将红二、六军团新成立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扼杀在摇篮之中。2月18日,总指挥部急电红六师从大定县城急进革左(今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黄家坝,迎击从黔西向煤洞场窜扰的郝梦龄先遣队,打响了黄家坝阻击战。自此战过后,红军军威大振,连战连捷,粉碎了敌人分两路合兵大定、袭扰我总指挥部的企图,确保红二、六军团胜利转移。为了永远纪念红军、教育后代,百里杜鹃管理区先后在普底乡建立黄家坝阻击战纪念碑、修建红军广场,让杜鹃花海里的红色记忆,与该区各族人民世代依存、万古长青。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