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学校拥有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50个。名称 | 级别 | 批准部门 |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级 | 科技部/安徽省政府 |
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级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创新人才示范培养基地 | 国家级 | 科技部 |
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级 | 国家发改委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 国家级 | 安徽发改委 |
参考资料: |
名称 | 级别 | 批准部门 |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安徽省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政府 |
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省部级 | 应急管理部 |
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 | 教育部 |
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教育部 |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教育部 |
矿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教育部 |
安徽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与示范基地 | 省部级 | 科技部 |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院士工作站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安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现代环境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纳米碳基材料与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科技厅 |
安徽省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与预警技术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智能矿山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职业健康安全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高潜水位矿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工程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实验室安徽省爆破器材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发改委 |
矿山采动灾害空天地协同监测与预警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工业粉尘深度净化与职业健康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山建设工程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矿业企业安全管理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 | 省部级 | 安徽省教育厅 |
分析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矿安全采掘装备制 | 省部级 | 安徽省经信委 |
造业创新中心矿区环境与灾害协同监测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中国煤协 |
矿井水害综合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中国煤协 |
机械工业矿山采选装备智能化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地下工程结构研究所 | 省部级 | 原煤炭部 |
特殊开采研究所 | 省部级 | 原煤炭部 |
煤矿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 省部级 | 原煤炭部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牵头获安徽等省政府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8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创新争先奖4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授权有效的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2400余件。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快速留巷y型通风煤气共采研究——沿空留巷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研究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 煤矿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及监控预警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 用于揭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的模拟试验仪器 |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 | 《面向煤层自燃火区特征的绿色防灭火材料及应用研究》《深井大吨位提升箕斗及其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难采煤层智能精准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高潜水位煤粮复合区采复耦合下耕地修复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
参考资料: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为300余万册。
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拥有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煤炭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文献检索平台、eds学术资源发现系统、中国国家标准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中文数字资源。此外,图书馆还拥有安徽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煤炭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文献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scie,2007-present)、ei工程索引、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2007-)、acs(美国化学会)电子期刊、rsc(英国皇家化学会)电子期刊、asme(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子期刊(2000-)、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电子期刊、iop(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电子期刊等外文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从1981年创刊至今,《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共出版29卷107期期刊,主要刊载了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测绘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制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医学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9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理工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刊号cn 34-1217/c),双月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