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安徽师范大学学术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
科研平台
类别名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功能分子固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城市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伏尔加-第聂伯两江流域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信息融合与控制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碳产业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分子检测与诊断工程研究中心(筹)、安徽省智能学习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筹)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安徽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个)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分子基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与重大疾病机理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与化学测量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化学生物传感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因疾病与健康生物医学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徽文化生态安全及文旅融合发展实验室
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繁昌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
以上信息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8月14日,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21项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4项,立项数全国排名为第53位,全国高师院校排名为第11位,创学校历史新高。

在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项目评审中,安徽师范大学49个项目获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1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项,立项率20·25%,获批项目经费1804·5万元,获资助项目数、立项率和经费数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36·11%、5·06%、29·82%。立项数量在省属高校中位列第四。
科研成果(部分)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
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性能研究及应用2016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论文201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奖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天门山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4·6911万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库)27个、研讨间27间、阅览座位3165席。图书馆拥有馆藏文献总量305·53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纸本期刊保持在1600余种以上,电子图书259·48万种,数据库106种。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图书馆以古籍、徽州文书、民国时期文献为馆藏特色。古籍总量19·56万册,总藏量在省内仅次于安徽省图书馆而位居全省高校之首;善本古籍0·88万册,2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7部古籍入选首批《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洪武正韵》为国内唯一不配不补全本,元刻明递修《通志》、明嘉靖刻本《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均为海内珍本;馆藏古籍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拥有除海南省之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方志1·9万册,还有相当数量的徽州文书等地方文献;馆藏古籍以元刻本年代最早、明刻本最精。图书馆还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一九四九年前报刊(8000余册)、民国图书(3·5万余册)。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