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官微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安徽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安徽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18个学院,本科专业89个,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门类。

安徽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授予学位
文学院秘书学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言文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法学院行政管理管理学
法学法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投资学经济学
物流管理管理学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学经济学
金融工程
供应链管理
数字经济
音乐学院舞蹈表演艺术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音乐学
美术学院雕塑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工艺美术
绘画
美术学
书法学
历史学院世界史历史学
历史学
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理学
小学教育教育学
心理学理学
教育技术学教育学
学前教育
教育学
特殊教育
外国语学院法语文学
日语
俄语
英语
葡萄牙语
体育学院休闲体育教育学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舞蹈表演艺术学
体育教育教育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文学
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动画
广告学文学
摄影艺术学
新闻学文学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艺术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工学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物理学理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
材料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理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管理学
城乡规划工学
地理信息科学理学
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学
旅游管理管理学
地理科学理学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工学
园艺农学
生物技术理学
生物科学理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生态学理学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6个、高峰培育学科4个、特色学科专业(含培育)5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6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8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3个。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本科专业89个。
学科建设类别与名称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数学、地理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世界史、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农业、林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音乐、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
安徽省高峰学科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诗学)、中国史、教育学、生态学
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总论(一般社会科学)
a类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b类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原理、人文地理学、有机化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音乐学、专门史、应用数学、分析化学、自然地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有教职工2777人(不含“三附”),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职工近1100人。学校拥有院士1人,聘任院士2人,拥有“长江”7人,国家“杰青”9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千人”2人,中科院“百人”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优青”4人,海外“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等3人,共有在职的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教师60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7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级教坛新秀45人。

部分师资力量
类别教师名字
院士李亚栋(中国科学院院士)、熊宇杰(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熊宇杰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辛涛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熊宇杰
教学名师陆 林、聂刘旺、庄华峰、詹绪左、周兴国、朱小芸、凤尔银、阮成武、孙国正、杨高升、方青、梁军、李庆丰、赵广超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辛涛、李琳琦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周晓光、李亚栋、辛涛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马陵合、商永嘉、周晓光、耿保友、高峰、朱国萍、王先俊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阮成武、房列曙、辛涛
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邓琳琳、赖晓晓、顾雪宋
安徽省教坛新秀李卯、葛燕
注:优秀教师较多,仅列举部分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重点智库1个,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线下课程14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课程1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教学建设类别与项目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工作、小学教育、俄语、广告学、地理、信息科学、舞蹈表演、心理学、电子信息工程、美术学、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法学、经济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英语、生物技术、统计学、财务管理、音乐表演、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汉语国际教育、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环境科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绘画、社会工作、小学教育、休闲体育俄语、广告学、应用化学、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舞蹈表演、动画工艺美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学、历史学、英语、音乐学、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学、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材料化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基础》《地貌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刑法总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w)》《分子生物学(双语)》《分析化学》《教育概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古代汉语(i)(ⅱ)》《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学科教学论(化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教学论》《心理学》《公共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文学理论》《工程图学》《大学语文》《教育学原理》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公共课)》《文学理论》《大学语文》《中国古代史》《教育发展史略》《小学生心理辅导》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安徽文化与古代中国》《安徽名胜与经典诗词》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旅游管理类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师团队
注:部分收入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
教学成果获奖(国家级部分)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
省域联动 核心聚力 创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共生体的探索与实践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分制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再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接收60多个国家(地区)的长短期进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5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在乌克兰扎波罗热国立大学设立了孔子课堂。拥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硕士项目各1个。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