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农业大学丨动物科技学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安徽农业大学学术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建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4名青年英才。
国家级科研平台
名称批准部门级别类型
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发改委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农林科学技术与生物资源开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研究基地
茶树生物学与品质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级引智基地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截至到2024年9月
省部级科研平台
名称批准部门级别类型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部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产品质量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部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真菌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部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茶叶化学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江淮耕地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部级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林木材质改良与高效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合肥)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农业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农业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江淮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大别山区农林特色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粮食作物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部级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合肥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级农业农村部观测站
农业部小麦区域创新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研究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抗逆玉米育种研究庐阳创新基地农业农村部部级研究基地
农业农村部合肥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观测站
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观测站
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农业农村部部级鉴定站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示范基地
茶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研究基地
中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农业农村部部级资源圃
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茶叶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院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研究基地
国家植保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农村部部级资源圃
国家中原山地特色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合肥)农业农村部部级资源圃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茶叶加工专业分中心农业农村部部级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示范基地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鉴定机构
农业部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农业农村部部级农业农村部繁育基地
安徽省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级研究基地
安徽省迁飞性害虫雷达监测站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级监测站
安徽省天敌微生物生产繁育基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级繁育基地
安徽省合肥市玉米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大学分库)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级资源库
安徽省合肥市蔬菜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大学分库)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部级资源库
安徽省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安徽农业大学分库)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省级资源库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作物抗逆优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兽医病理生物学与疫病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园艺作物品质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林木资源培育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资源昆虫生物学与创新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蚕桑资源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研究中心
安徽省园艺产品品质与采后生物技术“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重点研究中心
安徽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科技厅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作物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特色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北斗精准农业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园艺作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智能农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动物性食品质量与生物安全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绿色农药研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绿色磷肥智能制造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性能生物基尼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健康睡眠家居产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汽车用高功能性纤维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农情信息感知与智能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发改委省级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农产品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木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小麦产业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畜禽产业研究院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产业共性研究院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信息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真菌生物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教育厅省级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研究中心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以上数据截至到2024年9月

科研成果

“十三五”以来,截至2024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课题42项,国家基金479项;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69项、社科奖14项,选育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220个,授权发明专利1435项,在cns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6篇,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项。

2022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项,其中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2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7项。立项数和资助经费均创学校历史新高。立项数量在省属高校中位列第3,在全国农林类大学中位列第8。连续三年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科研成果(部分)
年份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成果名称
2022年度黄茶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创新与健康属性挖掘
高性能两驱/四驱传动系统总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苛刻度测评系统的电动汽车轮胎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粮食主产区粮饲结合种植模式与绿色丰产增效关键技术
自然资源定量监测与风险评估及其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安徽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创建与应用
小麦赤霉病智能化监测与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沿淮地区夏玉米减渍抗旱丰产增效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
安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系选育及推广
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集成与智能决策平台研发及其应用推广
国审“凤达1号蛋鸡”新品种(配套系)推广应用
安徽沿淮淮北秸秆高效还田与作物绿色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三种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突破与装备示范推广
双季稻北缘地区稻-稻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构建与集成应用
江淮分水岭地区甘薯绿色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稻渔综合种养主要模式构建与示范推广
早熟、广适、宜机收徽豪油系列杂交油菜品种选育与应用
我国典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与演变过程
宜红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夏秋茶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2023年度小麦重大病虫防治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玉米饲用籽粒与加工品质改良调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应用
沿江-江淮稻区土壤“培肥降污”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番鸭高产蛋品系创制及应用
大别山区霍寿黑猪高性能优质新品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农产品双链融合可信追溯关键技术与平台研发及应用
拖拉机传动系统总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大豆主要病虫害监测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茶树特色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
农作物秸秆高值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大型连续绿茶精制自动化加工技术与装备
民两用耐寒防水复合纤维及制品关键制备技术与产业化
安徽药用牡丹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
参考资源:,以上数据截至到2023年,只呈现部分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2546平方米。截至2023年,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167·2万册、电子图书137·2万种、购买中外文数据库55个,共享中外文数据库77个。

学术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安徽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8年以来,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a刊扩展版。2024年3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荣获首届安徽省“十佳科技期刊”荣誉。

截至到2024年5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书生数字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是安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茶叶科学、动植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林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水产科学、生物学、土壤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园艺学、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工程和智能化、农业信息等学科的科研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为农业以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教学、研究和产业开发部门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及管理和决策部门工作者提供前沿的科学研究信息。

该期刊连续多年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贝塞斯达》(csa:bethesd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