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建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翡翠湖实验室、国家首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等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以及56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类别 | 名称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农业生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电能质量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共建) |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 | 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安徽大学欧盟研究中心 |
安徽省级重点实验室 | 绿色高分子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业节电与用电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物联网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现代生物制造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水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工程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参与共建)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参与共建)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制品安徽省实验室(参与共建)工业图像处理与分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参与共建) |
安徽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 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省重点智库 |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光电感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生物与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有机颜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核苷类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地理信息智能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参与共建) |
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 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信息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功能无机材料化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高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性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安徽大学中国哲学和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安徽大学经济法制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 |
省教育厅高校智库 |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安徽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安徽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参考资料:(截至2018年9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新光波导材料”研究成果刊载在science期刊;学校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位居省属高校本级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8项。
截至2025年3月,学校2024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58项(年度项目立项数并列全国第17位、青年项目立项数名列全国第6位)和国家自科基金140项;发现新光波导材料,首次实现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成果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在无人车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驱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自主研发的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创造2项国内纪录;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53项,成立、入股科技型企业24家(千万元级4家),获评全省赋权改革a类试点单位;牵头组建安徽省高校徽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筹建中国徽学研究院,《徽州文书》入藏国家书房,支撑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收藏整理研究战国竹简“安大简”,发现比现行《诗经》《论语》更早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257项,大学智库指数进入全国前50名,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学校连续3届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连续6年荣获安徽省科技一等奖。
获奖项目 | 奖项 |
---|---|
高效光催化制氢材料设计及机制研究 | 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痕量气体的卫星超光谱遥感关键技术与数据应用 |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s波段cmos高性能射频前端芯片及系统级封装组件 | 安徽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
城中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与生态一体化重构关键技术 |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干细胞自我更新与肿瘤发生发展关键因子的调控机制研究 | 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多功能绿色tpu/pet复合织物材料关键技术研发 | 安徽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
注:仅展示部分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5月,安徽大学图书馆分编流通的中外文图书约234万册,合订本报刊约22万册。安徽大学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文献约11·30万册(含《中华再造善本》全套),包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续编》、《四库存目丛书》、《丛书集成》、《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大藏经》等大型古籍丛书,1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电子资源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图书馆订购的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约140个(以子库数量计),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72万余册,电子期刊约261万册,学位论文约733万册。其中大型数据库有:elsevier sd电子期刊库、wiley期刊库、springer link、iel、web of science、ebsco、pqdt博硕论文库、acs、aps、ai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中国基本古籍库、国研网、cssci、cscd、中文发现系统、中经网统计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等。自建特色库有徽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馆藏古籍电子书、安大学位论文库等。
学术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大学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大16开,逢单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以下十余种重要检索性文摘和数据库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